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4期 本期292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4-14

云贵总督甘文焜与吴三桂之乱

 

□高 勇

 

  甘文焜(1632-1673),字炳如,满洲正蓝旗人,历任直隶巡抚、云贵总督。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叛,云贵诸将多附叛军,甘文焜率部抗击,退至镇远后自杀。后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忠果。

  

  康熙十二年,因康熙帝削藩引发吴三桂反叛,战火曾波及贵州全境。

  吴三桂算是将门之后,其父吴襄是崇祯朝初期的锦州总兵,可惜后来投了李自成。相比父亲,吴三桂可谓是青出于蓝胜于蓝,16岁中武举人,开始军旅生涯。当大顺军队杀到山海关,他投清军并率清军入关,晚年在云南掀起声势浩大的三藩之乱,成为历史上少有的两朝贰臣。

  西南边陲平定后,康熙命吴三桂总管云贵两省。平西王吴三桂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三藩”之名由此而起。和耿、尚相比,吴藩王享受到了“高度自治”的特殊待遇。云贵督抚受他节制,移(云贵)总督驻贵阳,提督驻大理。以疏河修城为名,垄断盐井、金铜矿山之利,厚自封殖。文武官员选谁用谁他说了算,又屡引京朝官、各省将吏用以自佐。(《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一 吴三桂》)即京城和其他省如有官位空缺,可从云贵选人去填位,这叫“西选”。此时的吴三桂俨然就是一方土皇帝。更让土皇帝得意的是,其子吴应熊是当朝驸马,朝廷里的大小事尽在掌握之中。

  康熙六年(1667),吴三桂没事找事,说自己老眼昏花,精力大不如前,申请不再总管云贵两省事。康熙帝顺水推舟,按照惯例由云贵两省的督抚管理各自域内事情。云贵总督卞三元、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提督李本深觉得不妥,一起上书恳请朝廷挽留吴三桂。康熙以“恐其过劳”为理由,予以拒绝。这是年青的康熙皇帝和吴三桂第一次交手。

  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平南王尚可喜奏请回辽东老家养老,同时请求让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康熙的态度非常明确,回家养老可以,你离开我就撤藩,没你儿子什么事。听到这一消息,吴三桂隐约感到皇帝对三藩的微妙态度,便想试探一下朝廷对自己作何打算。七月,三桂亦疏请移藩。各位注意,吴三桂提出的是移藩,移藩和撤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移藩是改换辖地,也可以理解为部队换地驻防。撤藩是要收回册封给藩王的一切权利。康熙让议政王大臣会同户部和兵部商议此事。智囊团和稀泥,给出两个建议,一是吴三桂移藩到山海关外,二是继续留守云南。这次康熙态度异常坚决,甩出一句硬话:“三桂蓄异志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在这,我得澄清两个事实。一是史料中只是提到,三藩中三桂骄恣尤甚,但没有说吴三桂想谋反。二是吴三桂提出的请求是移藩,而康熙说的是“撤”。一字之差两个世界。此后康熙命允三桂请移藩。(《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六十一 吴三桂》)说明君臣间的信函中白纸黑字写的是移藩,而在皇帝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是撤藩。

  九月,钦差大臣、礼部侍郎哲尔肯到达云南,与吴三桂商量移藩事宜。同月,朝廷命陕西总督鄂善总督云南军务,宁夏总兵官桑额提督云南军务。(《平定三逆方略·卷一》)暴力“拆迁”即将开始。不能束手就擒,任人宰割。十一月,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后,吴三桂起兵造反。尚可喜、耿精忠起兵响应。三藩之乱由此开始。

  三藩之乱不再详说,只说说结果。康熙十五年十月,耿精忠撤兵请降,次年,尚之信投降清廷。康熙十七年(1678),74岁的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同年病死,孙子吴世璠继位。清军趁机发动总攻,很快收复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失地,吴世璠退守云南。康熙二十年底,清军围攻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当时的云贵总督是甘文焜。甘文焜,满洲正蓝旗人,正儿八经的八旗子弟。和清末的八旗子弟整天寻思着玩古董、遛鸟、斗蛐蛐,自甘堕落相比,清初的这一特权阶层还是比较励志的。甘文焜就是一例。他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三十九 甘文焜》)

  康熙六年(1667),35岁的甘文焜任直隶巡抚。这位巡抚大人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工作作风很接地气。一天,甘大人独自驾着马车,在河北保定、正定一带察看水灾情况。看到的都是创伤,老百姓苦不堪言。回到住所后,甘大人立马上疏朝廷请求减免岁赋。顶头上司、直隶总督白秉真认为赈灾费用浩繁巨大,如再减免岁赋,政府承担不起,就让百姓自愿捐钱筹粮救济灾民。接下来甘文焜的举动相当给力,一是斥责自己的上司,二是拿出自己的俸禄救助百姓。朝议力挺甘文焜,但考虑到他和上司已结上梁子,将他调任工部侍郎。

  康熙七年(1668),甘文焜升任云贵总督,坐镇贵阳。和其他总督不同,这位总督不是一把手,在云南还有总管云贵两省事的土皇帝吴三桂。上一节已经说了,吴三桂拥有节制云贵总督、两省巡抚的大权,云贵两省文武官员由他指派调配,还可以向各省推荐官吏,周边省份的兵权几乎都掌控在其同党心腹手中。好在一个在贵阳,一个在昆明,没事也不会见面,两人倒是和平相处。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吴三桂以“兴明讨虏”为由举旗反清,下令民众蓄发,恢复明代服装,军旗也以素白为底色。见过红色的、蓝色的、黑色的军旗,白色军旗直接颠覆了我的认知。

  这一年摊上大事,对甘文焜极为不利。康熙十年十二月,母亲去世,甘文焜申请回乡丁忧,康熙没批准,要求在任守制。次年六月,在平定贵州苗乱后,才获准回旗葬母。从回家到奏报吴三桂叛乱,中间只有一条记载——康熙十一年十二月,云南贵州总督甘文焜来京葬母,(康熙)遣一等侍卫对秦等至其家慰问之。(《清实录·康熙朝实录》)甘文焜什么时候回到贵州,《清史稿》和《清实录·康熙朝实录》没有记载。从时间上推断,甘文焜回到贵州应该在康熙十二年的上半年。回乡丁忧一般是三年时间,提前返回贵州应该与云贵暗流涌动,康熙帝准备摊牌有关。

  吴三桂举兵叛乱,甘文焜急报朝廷,同时下令贵州提督李本深扼守云贵两省交界的盘江地带,抵御叛军。李本深本就是吴三桂身边将领,被提拔到贵州任提督。结果就是李本深在靠近贵阳的安顺开门迎接吴三桂。

  安顺沦陷,吴三桂的下一站就是贵阳。甘文焜披挂上阵,准备扼守贵阳抵抗叛军。可是很多将士已受三桂饵,纷溃弗听调。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贵阳城风雨飘摇,白旗隐现。守住贵阳已不可能,甘文焜便想着退守贵州东大门镇远。临行前,为不让家室遭辱,令妾盛(氏)率妇女七人自经(自缢)死,独携第四子国城赴镇远,思召湖北兵扼险隘,使贼不北出。(《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三十九 甘文焜》)

  十二月八日,甘文焜抵达镇远。在此之前已举白旗降吴三桂的镇远副将江义,从施秉一路围截甘文焜。双方在文德关恶战一场,突围到镇远时,甘文焜身边只有三人,包括儿子甘国城。镇远城四面环山,氵舞阳河穿城而过。甘文焜渡过氵舞阳河后,进入吉祥寺。江义率部追到,将吉祥寺团团围住。已无生还可能,更不能成为叛军的阶下囚,只能以死了结。甘文焜肃整好衣冠,翘首望天,朝京城方向跪拜后,准备拔剑自刎。国城大呼请先死,夺其刀以刎而还之。儿子的鲜血溅到了自己身上,当爹的一阵阵揪心的痛,抬头仰天大喊一声:“是儿勇过我!”遂自杀,年四十有二。(《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三十九 甘文焜》)

  吴三桂叛乱平息后,贵州巡抚杨雍建把甘文焜的事迹上奏朝廷。念其忠勇无畏,舍生取义,朝廷派遣甘文焜的长子甘国均从镇远护送其父棺椁回京安葬,并追认甘文焜为兵部尚书,谥号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