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
□程应峰
爱马之心,由来已久。我最初写作时,就取过一个笔名叫艾玛。也许,这是我爱马的一个很好记录。最初我对马的钟爱,是缘于我爱上了中国画,特别是看到徐悲鸿先生笔下铁骨铮铮的骏马之后,我对马的喜爱便可以说是刻骨铭心、无以复加了。
有一个时期,我画马画到了痴迷的程度,买了许多徐悲鸿先生的著述和画册,对他画马的经历和笔下的马悉心研摩。为练习画马,常常是不休不眠。时间一长,我画出的奔马,似乎也传承了徐悲鸿先生笔下马的神韵,多多少少也有了一些先生的笔意。
从书中得知,先生之所以能将马画得如此形神兼备,傲骨铮铮,是因为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他经常在乡村和有马的地方对着真马写生,甚至策马驰骋。他画马的速写稿就有千余幅。正是这个原因,他只要下笔,就一定能做到“全马在胸”,笔墨酣畅。他画马,总是充分运用中国画独有的线条,水墨浓淡相宜,寥寥数笔,一匹势不可挡的奔马便跃然纸上。有一次,爱马成癖的前苏联骑兵元帅布琼尼,看见他当众在转瞬之间就画出了一匹骨盘强健、气势如虹、形神俱足的奔马,不由分说就走到了徐悲鸿面前,说:“徐先生,将这匹马赠给我吧,否则我会发疯的!”
徐悲鸿先生笔下千骑有着春天般的活力,在我看来,他的马总是从冬尽春来的岁月深处奔跑而来。每每站在先生的奔马图前,我就似乎听到了马蹄声,裹着春风萦绕在耳际。这时候,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春天真的醒了,那些奔腾的马匹,穿越消退的寒冷;马蹄声,触动大地的筋脉。
爱屋及乌。因为爱马,我格外钟情有关马的诗词。面对一幅奔马图,我总会想起郑愁予那首脍炙人口的小诗《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种让人难以释怀的错误,这种让人心驰神往的马蹄声,荡漾了多少个春天,又荡漾了多少年轻的心灵啊!无疑,就是这样一首小诗,世人心中又烙印上了一匹马的形象,那打动人心的马蹄声,悠长深远,在耳畔经久不绝。
很多时候,马是一种寓意,它寄托着一个人的悲哀、忧郁、希望和欢乐。“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46岁那年,孟郊进士及第,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写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诗人两次落底,这次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人生的巅峰。诗一开头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述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精神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有说不尽的畅快。
心花怒放的诗人,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感觉自是酣畅淋漓。字里行间,情与景会,意到笔成,活灵活现描绘了诗人高中后志得意满的畅达之情。
更有“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样清新美丽的诗句,给人一种冬去春来的轻松感、愉悦感。野草枯萎,鹰眼才可迅疾,积雪融化,马蹄才可轻快。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该有多少影响“鹰眼疾”的“野草”,又有多少羁绊“马蹄轻”的“积 雪”啊!人生旅途上,若能摒弃身外的“野草”和“积雪”,让一切回归事物的本原,我们可以拥有的,将会是简单的生活,明朗的心境;丰实的想象,轻松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