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906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3-05

丰富多彩的贵定布依山歌

  

□耿子明

 

  贵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有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在少数民族中布依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县总人口的近40%。布依村寨遍布全县各乡镇的山山水水。作为古百越部落的后裔,贵定布依族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数千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同时,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布依山歌。

  布依山歌源远流长,世代口耳相传,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但凡一人一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应景而生,有感而发,开口成调,歌咏成章。歌词发自心底,是心弦的颤动,感情的奔流。有的妙趣横生,有的哀婉动人,有的高亢激昂,有的诙谐幽默。就其内容来说,有情歌、酒歌、堂歌、古歌、苦歌、哀歌、巫歌、牧歌等等。一首歌一般有四句,也有六句、八句甚至数十上百句的,不管哪种句式,都讲究押韵,和诗词一样,山歌也经常采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曲调有大调和小调之分,因场地、时间、对象的不同而选择应用。一般有男女声对唱、重唱、回旋反复吟唱等,其间又有高低音之分,有快节奏和慢节奏之别,各尽其妙,各有其趣。

  

贵定布依山歌分类

  从内容和形式上讲,贵定布依山歌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情歌 情歌又叫花歌,一般是未婚男女青年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歌种。赶场途中、酒席间隙抑或走亲访友,男女青年便会抓住各种相遇的机会,以山歌为媒介,互道爱慕之情、相思之苦、重逢之欢。过去因唱歌结为夫妻的,比比皆是。

  酒歌 每逢聚会,必唱酒歌。唱歌者手持酒杯,歌唱给谁,谁就得喝干杯中的酒,再以歌和酒回敬。酒歌的内容很广泛,有尊敬而歌,有感激而歌,有询问而歌,有安慰而歌,有倾诉而歌,也有善意的讽刺甚至挖苦而歌,等等。在座之人,争相端杯一展歌喉,场面非常热闹。

  堂歌 堂歌又叫客歌,就在大喜大庆的日子里,主家都要请歌手到家里唱堂歌。即是在堂屋摆下酒菜瓜果清茶,遍请亲朋好友和寨老族人团团围坐,堂歌便开始了。歌手分主、客双方对坐,主方歌手先唱一些诸如客人远道而来、爬山涉水、很是辛苦、主人家招待不周等等方面的“谦虚歌”后,客方歌手便开始“答”歌,先答唱一些赞颂主人盛情款待、家庭和睦、房屋漂亮、子孙发达、富贵荣华和夸赞主家住的地方环境优美、村寨文明、田好土好、交通方便等等方面的“抬爱歌”。这样你来我往几个回合过后,对歌的架势便拉开了,一般都是以唱“抬爱歌”和“谦虚歌”为主,有时也唱猜歌、盘歌、根古歌来刁难对方。曲调为二重唱兼合唱的形式,一般为二男对二女,一人先起音,一人跟上,声调柔缓而起伏荡漾,一首歌分主歌和副歌,两段共八句,两段歌词相近或相对,曲调相同,听起来既庄重又和谐动听。堂歌一般要唱到深夜甚至天明,直到有一方输歌或大家都筋疲力尽才肯罢休。

  古歌 古歌又叫历史传说歌,为洪荒时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以及本民族迁徙的历史故事。不需对唱,往往由一人或者两人从头唱到尾,像摆龙门阵一样,让听歌的人既了解历史,也受到教育,从而获得有关本民族的文化知识,又享受音乐的美感。

  巫歌 巫歌又称鬼师歌,为布依族巫师在请神驱鬼时所唱诵的歌谣,如《摩经》等,曲调哀怨,一下子又突然变得凶恶;曲调低沉,忽然间又变得高亢,反差较大。

  牧歌 牧歌顾名思义就是孩童们在山上放牧时所唱的歌,如“叫我放牛我不慌,把牛套在杨柳桩”等歌句就是最好的例证。牧歌一般曲调平缓、缠绵、悠长、自由。

  苦歌 苦歌是倾诉命运悲苦之歌。有孤男寡女歌,孤儿歌、婚姻不和歌、二婚再嫁歌、遭灾落难歌、饥荒困苦歌等等。

  哀歌 哀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遇着悲伤的事情时,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表达、渲泻内心世界所唱的歌。有哭丧歌、哭嫁歌、喊魂歌、引魂歌、孝歌等等。

  从曲调上讲,贵定布依山歌的唱法是最丰富的,自古就有“九板十三腔十八调”之说其中九板和十三腔,因为涉及到文化绝技的意向性传授和选择性传承,就不在此赘述。

  

“十八调”的产生和形成

  布依族自古有语言而无文字。布依山歌“十八调”缘何产生、何时产生,因无史料可考,众说不一。

  据清末编修的《贵定县志稿》记载:“隋开皇元年(581)贵定最早建宾化县于今大平伐长官司(今抱管乡境内——作者注)等重大庆典或祭祀活动中,夷人(即今布依族——作者注)山歌就以其丰富多样的曲调尽情展演……”由此可见,夷人山歌(布依山歌——作者注)至少是在“隋开皇元年”之前就已经形成了的。“以其丰富多样的曲调尽情展演”一句,还可说明一点,那就是“隋开皇元年”之前就已经形成的布依山歌,其演唱的曲调就不止一种了,要不怎么会谈得上“丰富多样的曲调”呢?

  由此还可以推断,贵定布依山歌“十八调”应该发祥于今云雾镇抱管村境内,流传分布于以今抱管村为中心的各大小布依族村寨。如今,贵定布依山歌“十八调”不仅辐射了贵定县6个布依族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镇,而且还流传到周边县(市)的一些布依族村寨。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贵定县云雾镇报管村的甲二寨、大塘村的老绵河寨、塘满村的水纹寨,沿山镇巩固村的石板寨、星溪村的高晓寨、春风村的罗让寨,昌明镇猛安村的猛壤寨、秀河村的龙塘湾寨、打铁村的蕨基坡、红光村的摆龙寨,新巴镇的龙井寨、虎坠寨,盘江镇的小滥冲寨、干岔河寨等。周边县(市)如龙里县湾滩河镇的安金寨、孔雀寨,都匀市平浪镇的平醒寨、岩脚寨,平塘县掌布镇的本底寨、下茶冲,惠水县摆金镇的清水苑、斗底寨,开阳县禾丰乡的水头寨、马头寨,等等,其布依山歌的曲调也是非常丰富的。

  从地理环境上看,贵定布依山歌“十八调”的发祥地——云雾镇抱管村一带,正好处在苗岭山脉的主峰、两江(长江、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云雾山下。而云雾山又是唐、宋、元、明、清五朝贡品云雾贡茶的出产地,自古商贾云集,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在这里强烈碰撞后很容易得到有机的融会,布依山歌“十八调”便是其中最典型的明证了。

  “十八调”的具体内容从用于初会时相互问候的《初会歌》。第1调“米扬花”调。如:

  男:老远看见表上山, 女:叫妹转来妹转来,

  吹声木叶逗表玩; 江边杨柳正抽苔;

  吹响木叶山歌起, 妹是江边杨柳树,

  山歌木叶情相连。 风不吹柳不抽苔。

  一直唱到用于谈婚论嫁的《谈婚歌》。第18调“本底”调。如:

  合: 正月谈婚正月正, 二月结婚二月春,

  人人实行晚结婚; 男女双方要有情;

  不要父母强包办, 慢慢谈来慢慢配,

  自由自在才合心。 情投意合笑吟吟。

  唱完了这“十八调”,一桩美丽的姻缘也将圆满,只待择日成婚了。

  可以说,贵定县丰富多彩的布依山歌深藏和遍布于县内各村寨,是挖掘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布依山歌早已被人们普遍喜爱和认同,已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尤其是已经被命名为省级“非遗”的《贵定布依山歌十八调》,更是蕴藏了多姿多彩的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艺术学和人类学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