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6期 本期2842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11-10

白居易的退休诗

 

□高茵颖

 

  唐代涉及朝廷官员退休的诗篇不多,若论朝廷命官届退休年龄还贪恋禄位不退的,在白居易的系列长诗《秦中吟》中可见踪迹。

  退休是今人的说法,而古人却是别种称谓。古籍《礼记·曲礼(上)》载有上古时期周代规定官员退休的年龄:“大夫七十而致事。”古人称官员退休为“致仕”“致事”,也有称“致政”“休致”或“悬车”等多种说法,意思都是官员把手中的权力交出来,退休回家养老。

  据史籍《唐会要》载,唐代继承前朝各代规范的官员退休年龄,年满七十岁便“致仕”即退休。但是,唐代中期以后,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官员贪恋禄位的情况十分严重,退休年龄可大可小,只要官场内有关系就能推迟退休继续恋位。白居易对此十分愤慨,作诗予以讽刺。

  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写出《秦中吟》系列诗,一题写一事,有的反映社会的腐败与不平,有的讽刺了政治上的弊病,有的涉及朝廷官员退休等诸多现象。

  这组系列长诗题材多样,从中也凸现朝廷五品以上的高层官员,他们的优厚生活待遇决定了大多数官员的恋位情绪,也是其“不致仕”的思想根源。

  其中《轻肥》篇作于元和四年(809),描绘“衣轻裘”“乘肥马”的达官显宦在江南大旱饥荒之年照样过着豪奢、阔绰生活,诗中有:“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跨赴中军宴,走马去如云。”“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生动描述终日吃饱喝足的朝廷大官们的骄横神态,意气扬扬,不可一世。

  这种情况在白居易次年寒冬写的《歌舞》篇也得到印证,诗中有:“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高官们生活状态远离庶民百姓,灯红酒绿,歌舞助兴,反映了上层社会靡靡之风及政治腐败。其诗所提官员的服饰,据《唐会要》卷三十一《章服品第》条载,唐朝制定的官服品第规定:五品、四品官服是绯色,三品以上的大官穿着紫袍。

  白居易正面描述官员退休一事的诗,是《秦中吟》组诗中的《不致仕》篇。唐宪宗元和三年,三十六岁的白居易从宫廷翰林院调任门下省左拾遗(六品官),任职整整七年,期间针对朝廷出现官员该退休而贪恋禄位不肯退的现象,愤而作《不致仕》诗。这首讽喻诗其实是表达白居易以尽做谏官的责任,使执政者知所改革,诗中有:“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道出官员恋位该退不退的原因。

  对于那些该退不退的官员,朝廷内外多有议论,他们早已齿缺眼花,处置公务有心无力了,哪能不耽误正事?正如诗中所言:“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

  按唐律,朝廷命官退休后的待遇有级别规定,五品以上的可领原来薪俸的一半,六至八品的不及原先的三分之一,九品(多为县衙的闲职)直接卷铺盖走人,没有薪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