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2830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10-20

浅议县级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几点思考

 

□吴 硕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决胜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突出发挥好县级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社区基层社会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中,县级政协发挥自身优势,在积极履职中彰显了人民政协的责任和担当。笔者就县级政协如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谈谈个人粗浅认识。

 

  一、着力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协商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明确指出:“人民政协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抓住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做好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这些重要指示为县级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指引了方向。作为县级政协,要如何深刻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一是坚持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县级政协如何在新时代有新担当,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有新作为。首要的是抓住人民政协事业的灵魂,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县级政协党组要充分发挥在政协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坚持政协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与政协组织依照法律和政协章程履行职责相统一,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着力发挥好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党的主张通过民主程序转化为政协组织的决定。二是坚持用正确理论武装头脑。作为县级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首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政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县级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理论水平,真正把学习的最新成果转化为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有力举措。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网络社会的诞生虽然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购物、交流交友等带来极大方便,但是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往往充斥着暴力、色情、欺诈、谣言等有害信息,信息安全存在隐患,一些言论不理性,甚至有政治目的,对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构成威胁。作为县级政协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要注重问题导向,面对新形势下出现新问题,要进一步提升抓好县级政协党建工作的政治站位,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引领的力度,充分发挥协商优势,通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把凝聚人心、凝聚共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引导县级政协广大委员和干部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正能量。

 

  二、着力健全规范完善的协商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需要完善制度机制。”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充分发挥县级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功能和作用,需要不断推进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一是要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县级政协制度建设是政协机关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提出的“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的要求,明确政协协商的社会冲突风险预防功能,重点在于搭建协商平台,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提供协商沟通载体,促进公共决策参与和共识达成。县级政协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要积极发挥民主协商优势,推进民主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不断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着力抓好实体性制度程序性机制,逐步形成一套程序合法,链条完整的制度体系。二是要不断强化制度执行。县级政协作为协商民主实践的“一线”,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在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基层群众实际问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面对基层社会治理新任务新要求,县级政协必须以协商为主要工作,以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抓手,使县级政协协商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根据《政协章程》规定,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和完善县级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在执行制度方面着力抓好健全和完善协商平台和委员履职载体创建机制,健全和完善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机制,健全和完善县级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保障机制,三是要不断强化制度领导。县级政协班子成员每年都要按照县级党委要求,完成参与县级党委、政府制定重要工作,联系指导乡镇、社区工作。但是没有把参与中心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全面统筹,这说明我们在强化制度落实领导责任清单不够,作为县级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必须强化领导责任意识,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要围绕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做好文章,在强化制度落实领导责任方面,应该率先带头保证协商频次、完善协商机制、丰富协商形式。带头把制度落实好、执行好。

 

  三、着力构建协调联动的协商机制

  县级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都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在县级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如何构建协调联动的协商机制。一是努力改进协商方式。基层协商需要更多优势资源的投入和推动。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基层社会的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利益选择更加多样,更加需要发挥县级基层协商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在协商方式上,着力解决好基层治理需要多元参与,而多元参与的最大障碍是基层社会成员的参与意识不足。这就要求县级政协协商联动机制,要坚持基层党委主导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协商载体有机衔接。二是努力寻求协商科学路径。县级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零距离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协调关系、讨论问题,与人民群众建立了紧密联系,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民众对国家社会治理的印象中有很大比重来自其对基层治理的直接印象,基层治理的好坏善恶是整个国家治理绩效的最直接表征。所以,在协商科学路径上积极探索设立乡镇(街道)政协委员联系点,经常性参与基层协商活动。三是努力取得协商效果。县级政协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要注重教育引导政协委员树立协商理念,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点优势、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特点优势、政协履行协商职能的特点优势,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时,要善于以理服人、对事不对人,善于心平气和、增进理解,善于化解矛盾、不扩大分歧,善于解疑释惑、促进团结。要注重协商中谋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同心圆。县级政协在参与基层治理中,要让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到人民政协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