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2804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8-26

此 物 解 乡 愁

 

□马庆民

 

  朋友圈看到一句话:“唯有辣椒,才能解乡愁。”感觉极妙,也着实触动心弦。一个远在异乡的游子,数年难得回家一趟,心中自然满满的都是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尤其是故乡“无辣不欢”的美食,更是入心入肺,萦绕心头。

  记得小时候,母亲总爱在饭里蒸那种特别辣的辣椒,饭熟后一个个捡出来,在碗里捣碎,加点油盐,美其名曰“泥鳅辣椒”。然后拌进香喷喷的米饭里,那叫一个香辣可口。如今每每想起,总令我回味无穷。

  家乡流传一句俗语:“贵州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说的是湖南人就怕辣椒不够辣,吃得不过瘾。其实辣椒最早并非是家乡的产物,嗜辣也有着一些历史渊源。相传,辣椒最初叫蕃椒,明朝年间从南美洲传到中国,开始并不为国人所接受。后来传到湖南,却被这里的乡民疯狂地爱上了。听家乡老人说,有一年发生了特别严重的瘟疫,十户九空,一时无良药可医治。后来有人发现嚼食辣椒,竟能奇迹般地避开瘟疫,一时间,家家户户开始疯狂嚼食辣椒,还真的挽救了很多生命。

  此后,辣椒成为一种有灵性的食物,被大家热爱,也逐渐形成一种精神,深植在故乡人的血液里,流淌成一种霸气。造就了毛泽东独特的伟人气质——大气、勇敢、豪迈、坚定;也造就了湘妹子们敢爱敢恨、不屈不挠、温柔又坚定不移的独特气质与非凡魅力。这种精神,也成了湖南人身上的特殊印记。

  记得刚参军到东北时,最怕进饭堂。炊事班里顿顿猪肉、酸菜、粉条子。连队里绝大多数是北方人,他们食之有味、百吃不厌。而在我口中,这没有一点辣的“大餐”,就吃出两个字:无味!班长看出了我的心思,特意找炊事班沟通。当天,炊事班长便拿出了束之橱柜许久的干红辣椒,我如获至宝般的一把夺过来,塞到嘴巴里生嚼,嚼着嚼着,眼泪就下来了。班长不知道咋回事,问到:“这么辣吗?”我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告诉班长,其实是想家了,这是家乡的味道!

  后来,我每顿就多了一个小菜,或是油炸干辣椒,或是凉拌青辣椒,偶尔他们图省事,就丢几个红辣椒过来。自从饭桌上有了这些“美味”,不仅让我食欲大增,更解了思乡之苦。

  故乡的人嗜好辣椒,更爱种辣椒。那片肥沃的土地上,每到盛夏时节,烈日下的辣椒一片连成一片,一半火红,一半碧绿,甚是壮观。菱形的椒叶青的滴翠,绿的灼目。青红辣椒一串串悬挂着,红的像火焰,绿的像宝石,微风拂过,又宛如无数秋千摇摆。这样的场景跳动在眼里,心中的欢喜,无法言说。

  我总觉得辣椒,是故乡土地里长出来的火焰,点燃了生命,照亮了远方,温暖了记忆……不管身处何地,总会眷恋着那一片生长着火焰的土地。

  倘若能在饭桌,摆上一盘上好的辣椒,那便是:“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