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4期 本期2723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4-03

读 书 偶 得

 

□王明相

 

  在我离开乡镇十余年后,去年安排又回到乡镇下沉蹲点,生命轨迹似乎改变了方向。正如一条溪水,由原来的平缓顺畅,变得坎坷曲折,自然便掀起波澜,跃动浪花。

  在乡镇的日子,我们经常在各村行走,或检查项目进度,或走访农户农家,或调研调度等等。就在这样的日子,我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每个村寨都建有农家书屋,这是之前所不曾知晓的。书屋,顾名知意,装有图书的屋子。作为平时喜欢读些书的人,感到亲切,甚至温暖。书屋一般就挤在村小的某间室内,或辟于村委办公楼的某个房中,六七个平方米宽吧,小是小了点,可存书数量不少,数千册挤挤挨挨,层层排排,堆满了三五排书架,什么农业科技、种植养殖、医疗卫生、古文国学、天文地理、故事传说、文学艺术等等,无所不有,大凡与乡村相关相近的几乎都包罗其间。自从发现这个秘密,每次来到村里,我都会乘隙光顾,于淡淡的霉味中找寻自己喜爱的书籍,然后,喜滋滋抱回来,在乡村静谧的夜里,慢慢品读。这,成了我打发漫漫长夜的最佳方式。

  有了书的陪伴,生活显得充实有味,日子变得饱满而有光。在这里,我又重读了当年曾经滋养过我童年的红色经典《林海雪原》《红日》《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它们在我饱尝过生活的甘苦,经历过人生的历练,再次进入我的视野,让我得以回望当年的如饥似渴,如痴如醉,让我重新回味当年的那种来者不拒与囫囵吞枣,好像好友重逢,又似他乡遇故,亲切无拘,新鲜而有趣。是的,重新阅读这些作品,不仅有回归童年的感受,更有了新的理解与认知。我觉得,这些红色著作,并非因当年知识匮乏,才令当时的懵懂少年痴迷沉醉,也不如人所说的政治性高于艺术性。我依然难以释卷,常常废寝忘食,这是否可以证明,红色经典的强大魅力?如今重新阅读,我承认,尽管历经岁月淘洗,时代变迁,它们的精神力量与艺术力量依旧非凡。

  在这里,我还第一次读到了《白鹿原》《抉择》《骚动之秋》《都市风流》,尤其还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些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2004年编辑出版的二十二部茅盾文学奖中的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是当代中国最高规格的文学奖项,这些作品自然代表了当代中国某个时期的文学成就,阅读它们,其感受与体验非同寻常。这批作品,大都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不久出现的作品,作家探索的目光,开放的视野,深邃的思考,艺术的表达,极据时代特色。阅读它们,其精神的畅快与心灵的滋养,对世界的认知与对时事的评判,都使人异于寻常。

  读书,看起来很简单,或者说阅读经典也不难。但在当今的背景下,真想潜下心来认真读一些书,有时也不易。这次下乡蹲点,确是一个绝佳机遇。长长的夜晚无形中给人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同时,在你心里,原本就有一些读书的期待与欲望。于是,当夜幕降临,当安排的公务都已完成,当乡村里又恢复宁静,当夜幕之下只有时不时传来的几声犬吠,无案牍之劳形,无家务之缠身,这时你手捧书本,让自己的心灵独自翱翔于作家营造的故事与情境之中,或悲或喜,或哭或笑,或紧张或闲适,或焦虑或从容,确是一种快乐与享受。功名利禄远去了,宠辱得失淡薄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许,这就是真正的读书乐吧。

  然而,阅读也有令人不快的时候,那就是当你读完第一部,紧接着的第二部或第三部找不到了,所有的故事因找不到接下来的书而“咔嚓”断裂在那里。阅读的欲望,心里的期待,追求故事的乐趣,好似一只鼓胀的气球突然萎谢,犹如半壁江山瞬间垮塌,那种不快与难受,常常令人坐卧不安日夜不宁,甚至茶饭不思烟酒无味。

  我在阅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时就遇到这种现象。在我读完第二部后,却找不到第三部了心里急得猫儿抓,痒得如羽毛撩,可偏偏就找不到第三部。为此,那段时间每到一个村,一处理完公务,就立即跑书屋去翻寻,一排排地看过去,一层层地看下来,其间的灰尘,霉味,都一概不顾。但是,结果就是没找到。

  新年伊始,我们又回到了乡里。因为疫情防控,年节的喜庆与亲友的往来,都被无数卡口与蒙着大半个脸的口罩所隔离了,大家在焦虑与无聊中度日。我们来到乡里,算是逆行者,白天到各个卡口巡视巡查,宣传动员,可慢慢长夜怎么办?读书,又成了我在乡村打发寂寞与孤独的唯一方式。这时,阅读《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欲望又浮上心来。可我也不抱多大希望了,毕竟所有书屋都曾经光顾,再去寻找也是枉然。可这时,有人在一次闲聊中告诉我,她知道哪里有《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你说什么?”我惊异地问。

  我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真的有点不相信,但她却很肯定地告诉我。于是,我诚恳地请她一定帮我找一找,她微笑着说尽快吧。望着她温婉的微笑,我心里顿起波澜,喜悦的涟漪如花一般荡漾。而且,更加令人激动的是,第二天上班时,这位姑娘手持这本书,敲开了我办公室的房门。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世间之事常如此。

  然而,在我正兴奋的阅读这本书时,得知这姑娘其实早就得到了这本书,她告诉我,她知道我在去年曾四处寻找,想起自己在阅读中也有类似遭遇,便记在了心里。巧的是,不久就在一位同事那里发现了它,就把它借了回来。但之前我们素昧平生,她不好意思贸然拿给我。

  听到她的叙述,我阅读的喜悦,一下转为深深的感动。是呀,借一本书,不过是一件微小的事,可令人动容的,是她为此默默的记在了心里。世间任何一件事,不论其大小,能感动人,温暖人,鼓舞人,给人以力量,不就因为有心,用心吗?唯有心,方能有情,因有情而能有义,多少动人的故事不就这样产生的吗?这,就是我在下乡过程中的意外之喜,也是我在阅读中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