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赤子心
——读《山珍脱贫梦》有感
□王勤勇
有幸拜读了《山珍脱贫梦——贵州后赶超的路径选择》一书,不仅感受到了作者为让贵州贫困山区农民脱贫的迫切愿望和所进行的不懈探索,更是感受到一位大山之子为扶贫的拳拳之心;不仅为作者深厚的扶贫情怀所感染,更是要为作者独辟蹊径的扶贫路径喝彩。
帮扶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是中国发展的大重大战略之一。贵州省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成为全国扶贫脱困的重点省份。
作者文夜郎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是一位经过自己奋斗而从大山里走出来的青年学者。少年时代艰苦的贫困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立志帮助家乡父老乡亲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他的夙愿,凝聚成为深厚的扶贫情怀。扶贫的路径有许多,诸如进城务工、发展教育、开办工厂、开发旅游、发展种植养殖业等等。文夜郎凭借对贵州山区的深刻了解,对家乡父老的深厚情感,考量了当今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及城市发展情况,独具慧眼,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贵州山区的扶贫,提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扶贫路径:利用贵州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贵州山区尚未受到污染的空气、水源、土壤养出的“山珍”山货,将这些大山深处的宝藏挖掘出来推向市场,帮助农民得到实惠,以达到让山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目的。
“山珍”一词,是作者从人们熟悉的成语“山珍海味”中引用剥离出来的。“海味”泛指海里生长的各种食用的海产品,大约就是我们讲的海鲜之类。而“山珍”则指山里出产的各类可食用的珍稀物品。这些“宝贝”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价值不菲。但其量少分散极广,采集很难。利用它来帮助深居大山的贫困农户实现脱贫富裕梦,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传统的山珍因其量少分散,效果有限,意义不大。为此,作者将目光放得更远,把视野放得更宽,对传统“山珍”的内内涵进行了丰富和扩充,将农民自己食用,以传统方式饲养的家畜、蛋禽,种植的果蔬等产品纳入“山珍”范围,提出了广义“山珍”的概念,为山珍脱贫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仅有思路是远不够的,要实现真正的山珍脱贫梦,必须要为自己的山珍脱贫理论进行充分论证,需找到更多的依据。为此,作者深入山区进行实地走访,现场调研,掌握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对比,以贵州大山里尚未受到污染的空气、水源、土壤等原生态度环境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工业发达地区进行比较,得出了“云贵”胜“江南”的论点。在此基础上,对广义“山珍”的价值分析、市场前景、政策依据、成功案例等进行了充分严谨的论证,并参阅了大量资料,最终以丰富翔实的论据,让人信服地全面论证了山珍脱贫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作为一部学术性著作,全书篇章结构连贯完整,全书共十五章,从产品环境、产品品质、市场价值、市场前景、精准扶贫等方位完整周密地叙述和全面深入分析论证了广义“山珍”脱贫理论,整篇结构逻辑性严密,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本书比较有特点的是每个章节比较简短毫无烦琐之感,全书通俗易懂没有什么深奥晦涩的概念,加之每节之尾的“结语”归纳提示,使文章读起来比较轻松易懂,不失为一部极适合工作在扶贫一线的基层人员实际操作使用的精准扶贫“教科书”。本书虽然是学术著作,但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书中引用的大量资料性材料,可使读者了解掌握许多知识,又让人感觉到这似乎是一部科普著作,这大概也可算此书的一大特色吧。
文夜郎是资深媒体人,在新闻领域深耕多年,有着深厚扎实文字功底,深谙新闻报道中文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之道。全书的文风清新,语言通俗文字流畅表述清晰,读起来非常轻松易懂,毫无读某些学术著作中那种艰深晦涩之感,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利用山珍脱贫,让大山里贫困农民尽早奔小康,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深深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父老的关爱的情感。随着贵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实现了“村村通”,电商已将触角伸入了山区的每个角落,山货出山已经成为现实,山珍脱贫理论也有了实现的基础。愿山珍脱贫理论在贵州扶贫攻坚战中发挥更大作用,帮助广大农民尽早实现脱贫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