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至民国时期汀江的商业航运(上)
□文/图 李玉林
随着南宋末年的潮盐入汀,汀江航运正式开通,从此时一直到建国初,汀江一直是闽粤赣边区客家人赖以生存的经济动脉,而且对接上了海上丝绸之路。闽西、赣南的各种土特产由此运往潮汕港口,再转销到世界各地,同时食盐、布匹、药材、海产品、京果等也通过汀江溯游而上,运入闽西、赣南。此外,汀江航运的开通也带动了许多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提供了众多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汀江简介
汀江在宋、明、清时都称鄞江。据考证,福建河流多由西向东入海,所谓“福建水向东”,只有汀江由北向南流入粤东,按八卦图示,南方属丁,故名汀水,后改名汀江。
汀江发源于武夷山南麓的宁化治平乡赖家山,汇众山之水为一溪,南流至涵前穿龙门峡而下,经汀州城关迤逦南流。一路纳河田、南山、濯田诸水而下水口,右纳桃兰溪于武平县店下,又左纳由连城县流出的旧县河于上杭县城郊九洲,流经城关再东南流,于永定县立新乡河口村出省,在广东省的三河坝与梅江相汇。
汀江是福建省唯一流经闽粤两省的省际河流。全长328公里,在闽西境内全水系集水面积12.7万平方公里,汇纳大小河流55条,总长度1137公里。
汀江流域像一片芭蕉叶子,四周山地,河流迂回曲折,上游泥沙冲积,下游滩多流急,河床变化复杂,上游、中游河床几乎多为沙、卵石质,下游河床质是卵石、岩石。上游汀州城关至中游上杭城关,河道多为伸延小平原地带,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被冲刷注入河流,影响通航。中游及支流旧县河、黄潭河,因两岸森林密布,植被良好,河水清澈见底,江面宽阔,水流平稳。下游从上杭南郊至永定峰市70公里,落差85米,两岸山峰陡峻,危岩耸立,在大山深谷的压挤下,河床强烈下切,呈V形,航道狭窄,礁滩遍布,江水湍急,滩险达40余处,其中落差大于3米的滩险近10处。峰市至石市是闽粤两省交界地,全长只7公里,俗名“半山”,两岸石壁如削,河床狭窄,狼牙巨礁,林立棋布,流态紊乱,回旋飞溅,为千百年来的航运禁区。在石市以下(广东界),航道条件较好,可通航20吨货船。
汀江主要支流有旧县河及黄潭河,另有两条小溪:一是旧县河,在上杭县城关附近注入汀江,河流全长99.5公里。二是黄潭河,在汀江下游小河口附近注入汀江,河流全长107.6公里。三是濯田溪,在长汀县水口附近注入汀江,河流全长65公里,通航里程11公里。四是桃兰溪,在上杭县河口注入汀江,河流全长57.5公里。
潮盐入汀
宋代以前,汀江商业运输没有得到开发,由于潮盐入汀,从汀江、韩江至潮州的水运交通新纪年开始了。
由于汀州不生产食盐,在南宋绍定五年(1232)以前,长汀及其周边县的食盐来自福州、漳州,叫做福盐、漳盐。“汀之长(汀)宁(化)清(流)运福盐”,汀州的食盐从福州经过闽江起运,而闽江滩流险峻,水路运输十分困难,加上闽江不能直达汀州,必须中途溯沙溪至永安县小陶镇上岸后,再由人力肩挑,长途跋涉,往往当年的食盐要到翌年才能运到汀州。盐路遥远,匪患出没,危及人身安全,加上奸诈盐商趁机操纵、盘剥,哄抬盐价,导致盐价昂贵。汀州及其周边县份人民吃盐十分困难,脸黄肌瘦,怨声载道。
汀州南边的潮州,早在唐朝时期,便已经是一个著名的产盐区了。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到唐乾元元年(758),整个大唐帝国有150个县生产食盐,其中包括潮州的海阳县、潮阳县。“总括诸道,凡天下有盐之县一百五,……潮州海阳有盐,……近海百姓,取海水为盐,远近取给。”
据汕头地方志记载:潮汕地处东南沿海,海岸曲折蜿蜒,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夏季气温高,蒸发力旺盛,冬季多吹偏北风,空气干燥,适宜晒盐。潮汕沿海制盐发达。宋代形成小江、招收、隆井三个盐场,场区遍及海阳、潮阳两县沿海。绍兴三十二年(1162),小江、招收、隆井三个盐场年产盐66600石(每石25公斤)。两宋时,潮汕常因产盐过多,连年停产。元代,煎煮法发展为滩晒法,技术进步,场区随之扩大。明至清初,盐业继续发展。乾隆年间,盐产量发展至37500多吨,是古代潮州盐产的最高峰。嘉庆以后,产量逐渐下降。咸丰、同治年间,汕头开埠通商后,小江场的华坞、岐山、玉井场区,海水淡化,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全场报废。其他盐场也不如以前景气。受塥主、商人和官僚盘剥,场课重、盐价低,盐场生产萎缩不振,盐民生活困苦。民国时期盐业生产每况愈下,但就算如此,在民国三十八年(1949)产量也达到24434吨。
潮盐虽然色黑、味淡,但比较廉价,汀、赣两州的百姓都喜食潮盐。为打破政府对食盐的垄断和科派,汀、赣二州的人们在农闲时节千百成群往广东沿海贩运私盐,有些甚至成为盐寇。据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篇》卷一九六的“嘉祐七年二月辛巳”条记载:“每岁秋冬,田事既毕,多盗贩岭南私盐”“汀人异时欲贩盐,辄伐鼓动山谷中召愿从者,与期日,率常得数十百人以上与俱行”。这些材料说明,南宋时期汀、赣两州贩运私盐的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宋史·食货志》也记载:“二州民多盗贩广南盐以射利,每岁秋冬,田事才毕,恒数十百为群,持甲兵旗鼓往来虔(州)、汀(州)、漳(州)、潮(州)、循(州)、梅(州)、惠(州)、广(州)八州之地,所至劫人谷帛,掠人妇女,与巡捕吏卒格斗,至杀伤吏卒,则起而为盗,依阻险要,捕不能得。”潮州的韩江变成了贩运私盐的干线,引起地方治安动荡。
南宋时期,潮州虽然属于广南东路,但和汀州有水路相通。“潮州虽属广南东路,于汀(州)实一水由来”。
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和解决盐寇等问题,南宋嘉定六年(1213),汀州知事赵崇模奏请朝廷,请改采购漳盐、福盐为潮盐。同时整治汀江航道,潮盐经过永定峰市镇转汀江航运到闽西上杭县。
汀江航道
南宋绍定五年(1232),汀州知事李华、长汀县令宋慈组织汀江两岸百姓,开辟汀江航道。由于汀江航道水流湍急,险滩四伏,宋慈亲临汀江沿途观测探险,规划航道整治。经过李华、宋慈及汀江两岸人民几年的奋斗,炸石开辟七滩,到南宋端平三年(1236),汀江上游可通到回龙。汀江通航,每船可载三吨物资抵达汀江中游的上杭城,上杭城以上河道,每船可载两吨。
潮州的海盐由潮州起运,经过韩江、梅江、汀江直抵长汀县城。由此,大大缩短了运沿海食盐入汀州的距离和时间,节约了成本,打击了奸商,降低了盐价,解决了困扰其几千年的民生难题,千千万万的汀州人民得到了实惠。
其实,在北宋雍熙四年(987)以前,潮盐行销已遍及潮州、梅州、循州(今惠州)等地。至南宋嘉定六年(1213)行销范围扩大至福建汀州府。明代正德四年(1509)又扩销至粤北的南雄及赣州。万历四十八年(1620),再扩销至龙川、和平。清代潮盐行销区域调整为潮州、嘉应(今梅州)、汀州、赣州、宁都三府两州共29县,成为定制。
正如前文所述,汀江航运的开辟最迟在宋代绍定年间,但汀江航道的治理延续了八九百年之久。正如前文所述,汀江发源于宁化,流经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四县,至永定县峰市直下广东大埔,流至三河坝与梅江汇合为韩江,从潮州进入南海。
汀江是汀州客家人赖以生存、发展的命脉,也是闽粤赣边的主要航道。但是,汀江的急流和险滩之多闻名于八闽。从全长288公里的干流来看,有名的险滩就有回龙滩、镬锌滩、穿针滩、擢滩、梅花滩等。这些险滩长达几公里,上下落差大,行船十分危险。支流中最有名的险滩则是上杭旧县河的矶头滩。河道到此,进入石峡,急流飞瀑,一泻数十丈。汀州客家人为开发汀江,造福人类,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长汀、上杭、永定三县时隔十年八年,都要对河道进行疏通,改善行船条件。长汀河田在元末明初还组织百姓对汀江的支流刘源河进行改道。汀江的逐步整治,航运条件的改善,大大地推动了汀江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汀江航道的开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汀江成为造福百万汀州人民的经济大动脉和黄金水道,汀州也成为汀江上游最大的城市。
对接“海丝”
潮汕地区的海上运输相当发达,潮汕古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之一。潮汕古港口北通福建、浙江、台湾等地,南达广州、佛山、香港和东南亚各国。大量的中国货物从潮汕运往世界各地,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潮盐入汀,带动了其他货物的船运。汀州商人利用船运价格低廉的优势,大量从事其他商业的船运,使汀州和粤东之间的转口贸易迅速得以发展。闽西、赣南各种土特产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粤东的食盐、布匹、药材、海产品和京果等运销到闽西、赣南等地。
正如前文所述,至明清时期,汀江成为闽粤之间的交通大动脉,闽粤赣边区人民赖以生存的“黄金水上运输线”。每天在汀州与潮汕之间的商船成千上百,汀江航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货物来源渠道,地处万山丛中的汀州古城,奇迹般成为该地区物质集散重镇和古代福建六大转口贸易中心之一。
汀江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输线路主要有两条:第一条,从汀州码头起航,经上杭、永定峰市到达广东三河坝,再经梅江、韩江到潮州、汕头。从潮汕古港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到达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和欧美等地。第二条,从潮汕古港出发,经海上船运至福州、上海、温州、苏州、广州等港口城市。
主要货物
汀江航道的开辟,带来了汀江航运的繁荣。整个汀江航运出现“上三千,下八百”的运输景象。来自粤东的食盐、布匹、药材、海产品和京果等货物则溯江而上,运至汀州城上岸,再转往闽西、赣南等地;同时,从赣南、汀州各地的土纸、粮食、蔗糖、瓷器、靛蓝、木材、棉麻和印刷品等,源源不断地涌入汀州、上杭两城,装船运往潮汕古港口。
其一,土纸。长汀县是福建省手工造纸第一大县。据1993年8月编纂的《长汀县志》记载,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长汀全县有625个纸槽(作坊),产土纸3813吨,约10万担。长汀生产的玉扣纸,从宋代以来,长盛不衰,是中国手工造纸的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畅销广东、香港,并经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明清时期,汀州土纸更是著名,几乎垄断了广东土纸市场,畅销港粤台、东南亚。民国以前,广东和东南亚华人社区所需的玉扣纸,只购买汀州品牌,因此汀州生产的土纸,在每刀(100张纸为一刀)纸的边缘都盖有汀州造纸作坊长方形红色印章,以作标记。
汀州纸业商帮还广收长汀周边地区——宁化、将乐、清流、上杭、连城、瑞金、石城、寻乌等地生产的土纸。每年,有几十万担土纸行销到潮汕地区,从潮汕船运到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到港台、东南亚和欧美华人社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