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710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3-12

“春耕备耕是当务之急”

 

——访毕节市政协驻纳雍县左鸠戛乡兴文村第一书记秦小寻

 

□本报记者 陈 庆

 

  3月11日晚11点半,秦书记给记者打来电话,表达了白天未接受采访的歉意。他说,忙了一天,11点才从农户家返回……于是,就有了这次特殊的“深夜采访”。

  秦书记就是毕节市政协驻纳雍县左鸠戛乡兴文村第一书记秦小寻。今年33岁的他说自己已经“老了”,因为一点都不像个年轻人,没有什么时兴的爱好,就是每天泡在农村工作,日复一日。从2014年挂职织金县大平乡前平村任村主任助理开始,到现在挂职中共纳雍县左鸠戛乡党委副书记,任纳雍县左鸠戛乡兴文村第一书记,时间已经过去了6年。

  要负责兴文村全盘工作,要抓全村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要补齐“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各项短板,还要负责2020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现在的秦小寻更忙碌了,他常常很晚才回家,随便扒拉两口饭,然后又是各种整理材料的工作,直至深夜。

  谈及兴文村的抗“疫”和复工复产情况,秦小寻说,正月初四,所有在村工作人员全部到村开展工作,逐户排查外出务工返乡情况,1户1人实行日跟踪,截至目前兴文村未发生一例疑似或确诊病例。针对当前疫情形势,秦小寻还上门动员在家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并积极联系企业招工,到现在已返工170人,主要涉及浙江、广东两省,可以说兴文村所有产业均已正常开展。

  秦小寻说,疫情过后,还要继续做这方面的工作,让更多农民返工,只有返工了,生活才有保障。

  “目前,春耕备耕是当务之急。”记者问及兴文村的春耕备耕情况时,秦小寻心里一笔“清楚账”,说得头头是道。他告诉记者:“我刚刚到兴文村的时候,兴文村土地破碎,石漠化趋势严重,无任何产业,贫困发生率达到了3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低下。这几年,我带着村干部找项目、找产业,争取把土地效益最大化。现在,辣椒、南瓜和刺梨都种上了,而且越来越成规模。每年我们都会在这几种经济作物身上下大功夫,因为这是农村增收最大的途径。现在,马铃薯种植1450亩,已全部完成;辣椒(二荆条)200亩,目前正在开箱起垄,预计4月全部种植完成;南瓜500亩,套种在刺梨地,目前正在整地,预计4月全部种植完成;刺梨1066亩,目前已全部种植完成。可以说,我们没有因为疫情而耽搁春耕备耕,全村农民都在加油干。”

  “驻村这6年,跟在机关上班完全不同,在农村驻扎,天天和乡亲们在一起,工作经验起码翻了一倍。”秦小寻说,虽然经常自嘲是个“老干部”,但脱贫攻坚的路并不好走,还得一直坚持。

 

 4097-A2-1.jpg

秦小寻(右)在登记土地流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