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29期 本期3825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11-07

让民主之花绽放凉都大地


——从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看六盘水市政协履职答卷


□本报通讯员  汤  敏


近日,秋风吹遍凉都大地,在六盘水盘州市石桥镇,乌蒙深处的妥乐村,千年银杏满树鎏金。在这个被誉为“世界古银杏之乡”的村寨里,政协委员、林业专家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展开了一场关于古树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协商。

“现在我们既是古树守护者,也是旅游发展受益者。这样的协商我们欢迎!”村民们笑容满面,“有事好商量”深入人心。通过协商敲定的古树入股分红机制,如同甘霖滋养,让古老的村寨焕发新的生机。古银杏林中的“景区协商”实践,恰如一个生动缩影,映照出六盘水市政协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坚实步履与创新探索。


基层协商解民忧暖民心


灯亮了,心也亮了!水城区米箩镇倮么村的村民欣喜地发现,通过一场接地气的“院坝协商”,熄灭已久的路灯重新被点亮。

近年来,六盘水市政协积极推动政协履职与基层协商民主深度融合,常态化组织政协委员走出会议室,深入基层治理第一线,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田间地头、社区院坝、园区景区开展了一场场接地气、有温度的协商——

在盘州市红果镇胜景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通过开展“社区协商”,成功推动6路公交车线路延伸至石脑片区,破解3000余名群众出行难问题;在钟山区黄土坡街道,区政协精准回应“银发群体”需求,围绕老年人就餐问题开展“社区协商”,推动老年人助餐点建设,守护“舌尖上的晚年”;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生活需求,市政协民盟界别组织协商座谈,推动200余户搬迁家庭开通燃气,让搬迁群众生活从“有居”向“安居”、从“宜居”到“暖居”……

一桩桩民生小事,在协商中落地为幸福实事,正是把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真实写照。


多元协商汇民智聚合力


协商平台既是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也是汇聚众智、凝聚合力的“议事厅”。六盘水市政协将创新搭建多元协商平台作为重点工作,连续多年召开基层协商民主工作推进会,推动民主协商触角延伸至各领域、各层级,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围绕工会驿站建设搭建专题协商平台,为户外劳动者筑就暖心港湾;农业农村与环境资源委员会连续4年开展“企业协商”,助力刺梨产业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产业良性循环;经济委员会围绕“富矿精开”背景下的煤电联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议题协商建言;市政协民盟界别积极作为,在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保障居民供热需求等议题上持续发力……

更令人动容的是,协商的温暖跨越山海——六枝特区政协探索异地协商新路径,在浙江省温州市、广东省中山市设立驻外委员联络服务站,不仅为贵州籍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还协调帮助2000余人踏上高铁专列,春节顺利返乡。

今年以来,全市政协系统累计开展基层协商活动178场,共3100余人次参与,协商成果转化率持续提升。数字背后,是一份写满诚意与实效的六盘水协商答卷。


创新机制见成果显成效


以制度建设固化经验,以机制建设保障运行,是六盘水市政协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关键所在。在省政协关心指导下,六盘水市政协逐步构建起以“院坝协商”“社区协商”“园区协商”“景区协商”为主的“四轮驱动”协商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商网络。

目前,全市已建成95个政协委员工作室,并率先探索建立“政协委员+政府+银行+企业”协商机制,改革实践被纳入全省基层民主协商改革试点。

各市(特区、区)政协、市政协各界别和各专委会扎实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阵地打造和议事实效上亮点纷呈,打造出一批富有特色的协商品牌。钟山区政协“六进”流动“院坝协商”入选全省政协履职亮点工作县级政协优秀品牌案例;“盘事好商量·协商面对面”“委员四进四促”等协商品牌成效显著,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锚初心启新程,阔步履谱新篇。六盘水市政协主席蒋兴勇表示,全市政协系统将始终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

从院坝到社区,从园区到景区,市政协正以民主协商为笔、以民生实事为墨,助力在凉都大地上书写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