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21期 本期3819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10-29

外部环境变化挑战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以中国致公党百年党史为例


□赵  蔷


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挑战主要集中在国际政治经济压力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我国有效应对这些变化挑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主党派团结引导其成员和所联系群体,积极开展对外联络,为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作出积极贡献。中国致公党自成立以来,以政党身份积极融入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以调研四海的开放思维作为侨海利益表达的前提,以结交五洲的开放姿态作为凝聚侨海力量的途径,以侨海报国维护国家利益作为一以贯之的关键词,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挑战中发挥了独特优势。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实现利益代表的广泛性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能够更好地代表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拓宽、畅通各种利益表达渠道,全面、真实、充分地反映各社会阶层人士的意见建议,具有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和协调各方关系的优势。”

(一)侨海人士是致公党立党之本。从致公党成立地点及其活动轨迹可清晰看出,“原致公党基础,本在海外侨胞,论党员自以华侨为众”。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定名为中国致公党”,标志着华侨政治力量的新崛起。1947年,致公党三大通过了《中国致公党政纲》,其总纲、经济、外交、侨务等部分都强调要保障侨胞安全与权益。目前,致公党员总数7万余人,其中有侨海关系的近80%。

(二)侨海特色是致公党强党之基。侨海特色作为致公党的鲜明特色,伴随其从结盟到立党。致公党紧密团结引导侨海人士,在抗战时期,响应中共号召,携手并肩战斗,各国各地致公党(堂)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斗争,动员组织华侨开展长期募捐活动、回国参战,与所在国群众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建立了不朽功勋,中国共产党把致公党列入中国“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各党派、各团体”之中。解放战争中,在中共的帮助引导下,致公党联系海外华侨,旗帜鲜明地投入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革命斗争,积极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为新政协召开建言献策。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致公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践行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宗旨,发挥特色,履行职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侨海权益是致公党调研之重。致公党作为涉侨参政党,其责任和义务之一就是为侨服务。致公党元老司徒美堂联合华侨华人向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反映《排华法案》对华侨的歧视和危害,请求废除《排华法案》。全国政协第一件党派团体提案《由中央人民政府研究和实行护侨政策案》充分体现了致公党的护侨之情。致公党调研四海,每次出访都与华侨华人联络友谊,倾听海外华侨华人心声。致公党还积极协助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反映并解决合理诉求,依法依规为侨发声,每年致公党中央均有10%左右提案涉侨涉海。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体现奋斗目标的一致性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行动,汇聚起强大的社会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

(一)结交五洲是凝聚侨海力量的途径。民主党派在对外联络工作中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其一,对外联络对象在交流时政治顾虑相对较少,能表达一些真实想法和需求,是反映海外群体不同意见的辅助渠道。其二,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既与中共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在向海外介绍中国国情、宣传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时更具可信度。致公党紧密配合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部署,结交五洲。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先后与世界五大洲9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华侨华人社团建立了广泛联系;借助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积极拓展与中南美洲、中美洲、大洋洲、加勒比海地区未建交国家的民间友好交往,促进对我友好力量在未建交国家逐步形成;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点联络区域,实现对若干国家的首访。

(二)侨海关系是助力对外开放的优势。长期以来,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成为持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致公党利用“海外华商·致公峰会”“华创会”等平台,与海外社团、侨胞、港澳台同胞开展联谊互动,重点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侨胞代表、海外华商、港澳台企业家、国内产学研商领域的代表,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建言献策,增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搭建“引凤工程”“海归论坛”“海归驿站”“海归创业说”等平台,多维度为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精准服务。加强与世界性、区域性华侨华人反“独”促统组织的联系,着力打造“海峡科技论坛”“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海峡论坛·致公恳谈会”“两岸同根·致力为公”等品牌项目,引导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独特优势能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挑战

西方反华势力秉承零和博弈思维,通过抨击中国政治制度、唱衰中国经济、散布“中国威胁论”等手段,试图围堵中国,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在外部环境变化挑战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依托自身优势,在讲好中国制度故事、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发挥新型政党制度多元主体协同优势,讲好中国制度故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让各民主党派既发挥参政党作用,又具有超脱地位:其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政党协商置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7种协商渠道之首;其三,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界别和组成部分;其四,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专门委员会成员中均占一定数量;其五,一些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并在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各级司法机关任职。因此,民主党派可从亲历者或观察者视角,用鲜活生动的案例讲好中国制度故事,充分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制度在保障人民权利、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优越性,使国际社会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制度。

(二)发挥新型政党制度强大凝聚力的优势,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从对外交往方面看,民革联系国民党后代和台湾人士;致公党联系华侨界人士,且与香港澳门的致公协会、台湾爱国洪门人士都有密切联系;台盟成员为在大陆定居的台湾籍人士;而其他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对外友好、民间交往、学术交流、投资合作等方面,不同层次地建立了海外联络渠道、涵养友好交往资源。从参政履职方面看,各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等职能,团结成员及所联系群众参与国家治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面对外部挑战,各民主党派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各界人士,广泛凝聚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力量,引导他们以亲身经历驳斥西方的不实言论,维护国家形象,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在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上的团结协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

(三)发挥新型政党制度同心同向同行的优势,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各民主党派应充分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深入调研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政府提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引导经济界人士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看待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增强信心、奋发图强,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各民主党派应通过对外友好交流活动,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邀请海外媒体、国际友好人士、海内外华侨华人等实地参访各地高新区、产业园区、新兴产业等,让他们亲眼见证中国经济的创新活力和稳健发展态势,以事实打破西方的唱衰言论,让世界对中国经济投下“信心票”。

(四)发挥新型政党制度联络广泛的优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民主党派具有广泛的海外联络渠道和友好交往资源。利用这一优势,各民主党派可积极参与政党外交、开展民间外交,通过举办各类国际论坛、研讨会等,分享中国在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包括减贫、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和成功经验,共同探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加强与世界各国政党、社团和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解与认同,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包容的国际秩序,特别是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助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致公党省委调研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