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89期 本期3788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8-27

惠民公交进乡村 村民出行笑开颜


——白云区政协“院坝协商”破解乡村出行难


周芳汀   本报通讯员  王  菁


“现在出门可方便了!公交班次比以前多了不少,还能预约乘车,真是想到我们心坎里了!”近日,白云区范家院村的村民们谈起新调整的公交线路,脸上满是笑容。这份实打实的获得感,源于白云区政协一场走进农家院坝、与群众面对面的暖心协商。

今年6月5日,区政协副主席安万红在基层走访时,敏锐捕捉到范家院村村民因公交班次少出行困难的痛点。群众的“烦心事”就是工作的“着力点”,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安万红第一时间组织区政协城农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赶赴村委会院坝,与村民围坐交流。

“等车时间太长”“到镇上没有直达车”“早起卖菜坐车太费劲”……院坝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日常出行的诸多不便。

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边认真记录,一边当场回应村民疑问,承诺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群众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必须抓紧办、办到位!”安万红的现场表态,让村民们吃下了 “定心丸”。

此后一个月里,相关部门多次反复优化调整方案。7月3日,调整后的公交线路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始终挂心公交优化实效,安万红决定亲身体验;区政协主席张雪梅也主动加入调研,“光听汇报说‘增加了车次’,具体时间怎么安排?实际效果到底好不好?只有亲身体验才知道。”二人登上了始发于贵阳共享农创城的公交车,跟着村民的日常出行路线,全程感受公交服务的变化。

车辆行驶途中,乘客逐渐增多。一位术后行动不便的大姐上车时,司机特意放慢车速、耐心等待,乘客们也主动让座。这暖心的一幕,让张雪梅深有感触:“公交服务的提升,不只是‘增加几趟车’的数量变化,更在于这份融入日常细节里的‘人情味’。”

带着乘车时的观察和思考,张雪梅、安万红一行来到范家院村,召开公交调整情况反馈会。刚进村委会议室,村民们就围拢上来,踊跃发言。村民朱友学率先说道:“现在还有好些人不知道车次变多了、时间也调了,还是按老习惯等车,白跑一趟怪可惜的!”他的话刚说完,在场不少村民都纷纷点头认同。一旁的菜农邱生灶乐呵呵地说:“我已经享受到新线路的好处了,太方便了!现在挑菜去镇上卖,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等半天车了。”

见村民们既有疑问、也有认可,白云车站副站长胡小萍现场作出了详细解答:针对上次“院坝协商”收集到的问题,车站已将每天的公交班次从5趟增加到8趟;推出“预约乘车”服务,村民当天需乘车时,提前在村民群里报名,车站就会根据预约人数调配合适的车辆。在公交终点站设置换乘点,村民可免费换乘去大山洞或龚家寨的车。“目前还是试运行阶段,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群里提,我们会根据反馈动态优化车次和运行时间,优化后的清单也会实时发到群里。”胡小萍说。

胡小萍还特意提到,针对村里的特殊需求,车站开通了“定制公交”服务:无论是村民家办喜事要接亲友,还是村里搞乡村旅游需要包车,都能享受到最实惠的价格。

听着胡小萍句句实在的解答,会议室里的村民们频频点头,脸上的疑虑渐渐消散。

安万红叮嘱相关部门:“好政策要宣传到位,派车清单要及时公示,村民群也要安排专人值守。后续还要持续跟进服务,确保每一项服务都能真正落到实处、惠及群众。”

从院坝里的恳切交谈,到公交通达后的笑颜,白云区惠民公交不仅拉近了城乡距离,更在党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这份带着泥土气息的民生答卷,正载着村民们的期盼与向往,稳稳行驶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