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坝协商”解民忧
——白云区麦架镇破解公益性公墓管理难题小记
□陈古悦 本报通讯员 王 菁
崭新的墓园整洁肃穆,村民们的眉头却紧锁着。日前,一场特殊的“院坝协商”在白云区麦架镇白云公墓举行。区政协委员、镇村干部、群众代表实地察看修缮一新的小桥村公益性生态公墓后,就地围坐,直面公墓建成后“谁来管、怎么管、钱哪来”的核心难题。
这座占地1.27亩、规划110个墓穴的公墓,是白云区重点民生项目,于2023年11月开建,2024年5月竣工。然而,因使用权移交滞后、长效管理机制缺失,公墓陷入“建而不用”的尴尬。管理主体不明、收费标准不清、运维资金短缺,成了村民心头的“大石头”。
“公墓建好了,后续维护谁来负责?费用怎么收?管理不好,我们怎么安心?”村民马忠新的忧虑引发了共鸣,他甚至担心“百年之后,家里没人交管理费怎么办”。村民们迫切期盼公墓明确管理主体和收费标准,让公墓真正惠民。
面对村民们的担忧,在场的政协委员和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倾听,耐心记录大家的意见,纷纷建言献策。
“可以将公益性公墓的产权移交至白云公墓进行管理,这样能确保管理服务标准的统一性和专业性。在人员配置方面,涉及保洁、安保等岗位,可考虑从村民中招聘,这样既能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又能让村民参与到日常管理中,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建议组建村级志愿者服务队,在重要节假日加强对公墓的保洁和秩序维护工作。同时,发动群众参与监督,进一步强化公益性公墓的公益属性。”
“很多村民受传统思想影响,在选择坟墓时讲究风水和便利性,所以对公益性生态公墓存在天然的抵触情绪。当前,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帮助大家转变思想观念。”
听取大家意见建议后,麦架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组副组长邹合良就殡葬改革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宣讲。他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殡葬方式和公墓殡葬的优缺点,深入浅出地帮助村民们了解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必要性,并呼吁在场的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共同解开村民们的心结。
麦架镇政府有关部门则表示,将加快推进使用权移交工作,大力整治散埋乱葬现象。
小桥村负责人当场承诺,将考虑由村集体经济承担本村群众20年的公墓管理费用,以彻底消除村民们的后顾之忧。此承诺一出,在场村民纷纷鼓掌表示满意。
“下一步,麦架镇政协委员联络组将持续跟进此次协商成果的落地情况,确保协商取得的实际效果真正惠及于民。”邹合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