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9期 本期3776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8-06

姥爷的“八一勋章”


□倪超军


清早的第一缕阳光斜斜地爬上阳台,姥爷正坐在竹椅上擦他的军绿色旧衬衫。这衬衫他穿了几十年,袖口都已磨出了毛边,布料也有些发硬,但他总说穿着舒服。碰到衬衫的领口时,他特意放慢了动作,似也放缓了他的人生,领口留着些洗不掉的汗渍,那是常年戴领章留下的痕迹。

“这衣服可比你妈还大二十多岁呢。”姥爷将泛黄的衬衫平铺在膝头,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胸前的口袋边缘。那口袋里常年揣着一枚用红绸布包裹的“八一勋章”,布料的边角已被岁月磨得发亮。他很少将这枚勋章取出示人,只是让它静静地躺在口袋里,随着他的步伐发出金属与布料摩擦的细微声响。

我小时候问过他,这勋章是怎么来的。他当时正给自行车打气,停了停说:“是打仗时得的。”再问细节,他就不肯多说了。直到去年建军节,姥姥做了一整桌菜,他喝了两盅白酒高兴,这才把那枚勋章从口袋里掏出来,放在桌上。

勋章是黄铜做的,五角星的形状,背面刻着编号和日期。姥爷用拇指蹭了蹭星星的边角,说道:“1953 年夏天,我们部队在朝鲜的一个山头驻守。那地方光秃秃的,连棵能遮阴的树都没有,白天太阳晒得石头发烫,晚上又冷得直哆嗦。”

他说当时他们连里有个叫小韩的新兵,才十六岁。小韩是四川人,说话带着口音,总把“饿不饿”说成“哦不哦”。那时候物资紧,压缩饼干都是按人头发的,小韩总说自己不爱吃甜的,把分到的饼干都偷偷塞给姥爷。

“他说我年纪大,得多吃点才有力气打仗。”姥爷拿起勋章,对着光看了看,“其实我那时候才二十六,比他也大不了多少。”

驻守到第三十七天的时候,敌人发起了总攻。那天凌晨开始下雨,炮弹也像雨点似的落在阵地上。姥爷说他当时正趴在战壕里装子弹,忽然被人猛地按在地上。是小韩,他压在姥爷身上,后背被弹片划开了个大口子。

“我把他抱起来的时候,他还有气,攥着我的胳膊说,想看看胜利的样子。”姥爷的声音有些哑,“我跟他说,你放心,我一定带着你那份,看着咱们赢。”

战斗结束后,部队给姥爷记了功,发了这枚“八一勋章”。他说领奖那天,总觉得心口空落落的,要是小韩能站在旁边就好了。“这勋章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我们全连的,尤其是那些没回来的人。”姥爷把勋章重新包好,放回胸口的口袋,“我带着它,就像带着他们一样。”

姥爷现在还是常穿那件军绿色衬衫,洗得发白也舍不得扔。他说这衬衫的料子好,耐磨,更重要的是,这承载着他和战友们曾经的集体记忆。每次洗完衬衫,他都会把它晾在阳台的竹竿上,自己站在旁边看一会儿。风一吹,衬衫就轻轻晃,像有人在轻轻拍他的肩膀。

有一次我看见他对着衬衫自言自语,走近了才听见他说:“你们看,现在日子多好,有白米饭吃,有暖屋子住,不用再挨冻受饿了。”说完,他抬手习惯性地摸了摸胸口的口袋,那枚勋章依然安静地在那里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