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6期 本期376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22

增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


□陈祖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没有过硬的政治定力,就没有铮铮铁骨,必定会患“软骨病”;没有过硬的政治定力,就不可能成长为傲立寒霜的“劲草”,注定会堕落为随风倒的“墙头草”。

政治定力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增强政治定力是党员干部的专业核心课,也是终身必修课,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责任学好这一课。党员干部唯有锤炼过硬政治定力,恪守规矩、常怀敬畏,方能永葆初心使命;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强大战斗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坚实政治保障。

加强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勤于理论学习,党员干部能够开阔眼界,打开格局,提升政治敏锐性,从而做到洞察事理、智明无惑。加强理论学习,首要任务是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作为终身必修课常学常新、深学细悟。其次是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既要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回答,更要悟透蕴含在原文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过程中,自觉将其与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相结合,与本职岗位工作相衔接,通过系统思考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创造性转化,切实提升学用结合的能力水平。

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评判党员干部政治定力强弱的重要观测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指出,“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言论和行动。”坚定理想信念,本质上就是在夯实政治定力的基础。党员干部要做到理想信念坚定,首先,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能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和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再次,要善于从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的典型个案中,从世界诸多政党的兴衰成败特别是苏共亡党的历史悲剧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用以凝心铸魂、锤炼党性。最后,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要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思想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用实干担当来检验和彰显信仰的力量。

严以修身律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修身须严,不严如同未修。严以修身就要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慎始、慎微、慎独、慎欲,要能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过得惯清贫。修身之要在于律己。严以律己就要能够以党的纪律来约束自己,做到心中有戒、行不逾矩。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任何违反党纪的行为都背离了党员的基本要求。一个连党的纪律都不能恪守的党员,不仅丧失了合格党员的政治标准,其政治定力也必然经不起实践考验。党员干部既要严于修身律己,更要以身作则抓好家风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必须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锤炼党性的必修课,作为修身律己的必答题。

经受实践磨炼。政治定力的强弱并非凭空口论辩就可以知晓,而必须依赖于实践来检验,同样,政治定力的提高,也必须经历实践淬炼这关键一环。政治定力作为一种能力,既不可能先天就拥有,也不可能后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动提高,它的获得与提高离不开实践的磨炼。首先,强化政治执行力。党员干部对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要能果断执行,不可打折扣也不能搞变通。其次,发扬斗争精神。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矛盾凸显、考验频仍、风险长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不做“老好人”,要在斗争中接受党性洗礼,淬炼政治定力。再次,坚决批判各种错误思潮。意识形态领域的入侵历来都是无声无息的,党员干部不仅要筑牢思想防线以防受到蒙骗,而且要对入侵的错误思潮给予坚决反击。党员干部要善于利用理论宣讲、微党课、座谈会等方式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反社会主义本质予以深入剖析和彻底揭露,引导广大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时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


(本文系贵州师范学院“基层治理与平安贵州建设研究”省创新团队研究成果;作者系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