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4期 本期3765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17

民意直通车跑出履职加速度


——碧江区政协“四个三”工作法助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提质增效


□本报通讯员  甘舒梅


2024 年以来,共编辑报送社情民意信息74篇,其中26篇被省、市政协采用,7篇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社情民意是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晴雨表”,更是连接群众与党政部门的“连心桥”。近年来,碧江区政协创新推行“四个三”工作法,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组织编报信息,推动一批问题得到解决,让政协声音更贴民心、更合民意。


夯实“三化”保障机制

拓宽信息反映渠道


构建常态化机制。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纳入委员“五个一”履职清单,实行委员履职台账管理,作为年度述职重要内容,着力构建“主席会议+政协机关+政协联络委+政协委员”全员参与工作机制。先后组织5次小规模、分片式集中培训,开展8次以委员活动工作组为单位的分组辅导,实现培训全覆盖,全面提升委员业务能力。

搭建专业化平台。按照“协商议事室+委员之家”两位一体思路,在碧江高新区和15个乡(镇、街道)设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联络点,根据“就近就便、统筹调配”原则,派驻188名政协委员定期坐班接访,及时倾听民意、汇集民智、解决民忧。

组建专业化队伍。向区委争取支持,设立区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中心,选配综合素质强、作风过硬的干部负责信息收集及编审工作,从区直部门和政协机关聘请10名干部作为特聘信息员,推行“专带兼、强带弱、老带新”的工作模式,培养信息骨干。


贯穿“三大”履职活动

深入挖掘信息线索


注重从协商活动中找信息。注重从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项协商等履职活动中深挖有分量、有价值的信息。如,在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调研视察中,收集形成《临街空调外机安装需加以规范》《打造中南门时尚消费聚集区 构建铜仁城市“夜经济”新版图》等多篇信息被市政协采用,并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注重从提案办理中找信息。建立信息与提案工作联动机制,从提案中梳理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信息渠道向上反映。如,在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督办中,形成《拓展“数”“实”融合数字化转型新路径》信息,被省、市政协采用。

注重从民主监督中找信息。引导委员在协商式监督中发现“小切口”问题,聚焦教育、医疗、养老、城市建设等领域,反映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如,在教育领域民主监督工作中,形成《中小学校园内部交通安全困局亟需破解》《谨防农村小规模学校“撤点并校”一刀切》等信息被市政协采用,并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聚焦“三项”选题方向

致力打造精品信息


着眼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选题。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工作要求,注重从大题目、大场景中挖掘“小切口”选题,多角度多层次报送信息。如,《山区农业机械化建设任重道远》《善用民宿“走热”效应谨慎防范民宿产业“盲区”隐患》等多篇信息获省、市政协采用。

着眼助力保障改善民生选题。针对民生痛点堵点和社会关注热点,收集基层诉求信息。2024年以来,在院坝协商、社区协商中形成《疾控中心宿舍楼后面排水沟异味难闻需解决》《瓦屋乡溪坎村土坪至甘溪组过水路桥亟需重建》等“接地气”的信息,有力推动实际问题解决。

着眼助力基础设施改善选题。围绕道路交通、公交布局、红绿灯设置等急难愁盼问题,广泛征集信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如,《铜仁主城区部分区域公交布局有待优化》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铜仁市盘信至清水塘(碧江段)旅游扶贫公路改造工程剩余4.5公里路段亟待恢复施工建设》《铜仁东铁路货运站进站公路破损严重亟待修复》等信息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构建“三大”调度机制

激发信息工作动力


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制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制度》,明确各委室、各乡(镇、街道)政协联络委、各政协委员和特聘信息员年度报送任务和年度考评办法,以“采用”为基础进行定期通报,激励委员参与。

建立筛查审查机制。将188名政协委员归口到各委室管理,对委员反映的信息进行初筛,专业性问题由相关委室对接职能部门核实,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建立双向反馈机制。联合区委办、区政府办跟踪督办批示信息的落实情况,定期通报信息采用和办理情况。每年对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热情高、参与多、成绩好的委员和特聘信息员进行表扬,激发责任感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