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软实力的体现。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原贵州省骨科医院,以下简称“积水潭贵州医院”)以“十改十建”为抓手,着力打造“医心向党 患者至上”党建文化品牌,推动医院后发赶超,一跃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拥有2个院区和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实现人才学科、综合实力和品牌效应快速提升,成为贵州医疗战线上的一张耀眼名片。
“十互融” 添动力 促发展
——积水潭贵州医院以文化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
积水潭贵州医院文化创新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文化建设积极融入医院发展大局,通过“十改十建”举措,不断丰富拓展医院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内涵,推动“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医院不断拓宽文化载体,举办丰富文化活动,创新文化发展方式,强化医院精神,打造医院品牌,提升医院形象,增强文化氛围,以文化建设引领医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文化与党建互融。党的全面领导是积水潭贵州医院的鲜明导向。医院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强化政治引领,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创建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园地,打造“医心向党 患者至上”党建品牌,设置党员示范岗,创新党建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等,积极发挥党建在医院的引领作用,打造具有贵州医疗特色的党建文化品牌。同时,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促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结合,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促进医院服务质量、医疗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赢”。
突出文化与改革互融。积水潭贵州医院文化创新始于医院改革,通过改革目标不远大、发展思路不清晰、管理混乱不规范、环境差设施薄弱、文化建设缺乏等“十大短板”,逐步建立起正规的管理体系,全面营造风清气正、服务优质的医院文化,积极打造人才梯队、特色学科、满意医院、幸福之家,以改革促医院文化创新发展。医院敢于破题解难,哪里薄弱就往哪里钻研,哪里有空间就往哪里突进,逐步开展创建“三甲”医院、省级文明单位,修建新院区,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工作。在改革奋进中,形成“家庭文化、规矩文化、人本文化、爱岗敬业文化、学习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目标文化、创新文化、执行文化、精益求精文化、成本效益文化、忧患文化、抢抓机遇文化、团队文化、感恩文化、廉洁文化、关爱文化”等十八大文化体系,汇聚起推动医院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突出文化与设施建设互融。设施建设是积水潭贵州医院文化建设的载体之一。医院将建设现代化医院、群众满意医院和职工幸福之家作为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人文元素,设置布局充分考虑群众职工需要,尽显“绿色、宽阔、便捷、合理”理念。配置流通书屋、咖啡厅、患者图书室、观景花园、音乐喷泉、水幕电影、观景亭、篮球场、健身中心、钢琴大厅等文化基础设施,营造出随处可见的人文文化元素,有效缓解患者就医期间心理压力。同时,“天玑”骨科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智慧消防、智慧停车、院内导航、气动物流传输系统、自动取药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尽显科技感,桌面云、超融合服务器、物联网、VR康复系统、智能睡眠管理系统、智慧楼宇管理等智慧系统,实现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路”,奠定了新文化建设物质基础。
突出文化与医疗互融。积水潭贵州医院围绕中心工作推动医疗文化发展,开设“京黔”联合教学查房,实施岗位大练兵,开展精品课程,组织“三基”测评考核、优秀病历书写质量评比、副主任医师查房考核、院级病例讨论会、新文献报告会,组织院内讲座、骨科专题讲座会,持续拓宽医疗文化边界。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构建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医疗组长负责制医疗模式,多举措规范诊疗,优化建立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尽力减少医疗安全事故,推动安全文化融入医疗技术服务,以质量文化和精益求精文化推动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突出文化与制度互融。积水潭贵州医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多个,不断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医院治理体系,让制度管事管人管物,实现全流程规范管理。建成完备的党委行政组织架构,设置专业委员会,加强全流程体系化制度化管理,提升管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医院管理效率,让制度文化成为管理的“催化剂”。
突出文化与服务互融。服务品质提升是现代医院的重要内容,积水潭贵州医院坚持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着力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就医流程,关注医患沟通,以温厚服务,赢得行业赞许。一是关注患者感受。充分考虑群众个性需求,实行分时段错峰预约诊疗,建立绿色通道机制,做到“微笑服务”。二是关注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知悉权,注重沟通方式方法,做到“热心、耐心、细心、精心”,消除医患潜在矛盾。三是关注服务流程。致力于提供耗时短、流程便捷的高效服务,优化流程布局,推行预出入院制度,建立多渠道挂号预约预住院机制,上线医院智慧管理系统,让群众最多只排一次队,缩短群众看病就医时间,让群众从医院服务文化中受益。四是践行患者人文关怀。赠送住院患者生日祝福和康复纪念品,为行动不便患者提供温馨服务成为医院的特色传承。设置一站式服务中心,专人引导服务,提供热水、轮椅、针线包等人性化服务,设置患者图书室、咖啡吧、病房公共服务休息区,让群众享受市场化服务,树立医院良好服务品牌。
突出文化与职工关怀互融。积水潭贵州医院践行职工人文关怀。定制公交车满足职工出行,建设职工活动休闲场所,不断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定期开展职工家访,组织高层次人才座谈,听取意见建议,了解职工需求,积极营造家文化。制定文化节活动方案,开展“每月一主题”文化活动,定期举办文化节,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知识竞赛、职业培训、春节联欢汇演以及青年联谊等各类活动。以重大节庆为契机,开展灯谜灯会、祭奠先烈、慰问看望职工等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凝聚职工力量。通过文化活动教育培养,推动常态化思想教育、文化载体建设、文化理念深度融合,激发全院职工爱院、敬业、奉献的热情,谱写出职工之间、医患之间、患患之间的温馨和谐乐章,推动文化内涵在多元活动中丰富拓展。
突出文化与社会责任互融。积水潭贵州医院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院党委采取“1+1+N”的形式深入开展“双联双促”工作,以党建、团建、义诊等活动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坚持医院公益性,及时为困难人员、受灾群众捐款捐物,减免住院费、医疗材料费,积极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医疗卫生事件。组建骨科专科联盟对百余家基层医院开展“四帮四促”,服务基层百姓,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在践行医疗服务中传播医院文化。
突出文化与精神价值互融。积水潭贵州医院注重凝练文化内核,建齐健全精神文化载体,精心设计院旗、院徽、康复医学旗,谱写制作院歌,编辑出版《医院院史》《医海拾贝》《青春絮语》《论文集》等智库结晶,汇聚医院发展的智慧精华。设计独具特色的工作牌、标识标牌、工作服,提升医院可辨识度。开展“积贵大讲堂”活动,讲理论、讲政策、讲文化、讲法治、讲技能,拓宽文化视野,提升业务能力。开展“党员先锋岗、示范岗”“岗位服务明星”“最美微笑天使”评选,在建优医院风气、廉洁风气中培养职工正向精气神,树立正能量,增强职工对医院的文化自觉认同。
突出“京黔”文化互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营以来,以技术、管理、文化“三平移”建设为抓手,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实现贵州医院高质量运营管理。其中“文化品牌平移”以“传承北京积水潭医院文化”为一条主线,围绕政治建设、职业发展、职工权益、人文关怀四大范畴,探索实践“两引领、三计划、四保障、五改善”的“1+2345”文化品牌平移模式,提高“京黔”文化战略规划力,促进北京总院文化落地生根,增加职工身份认同感,打造积水潭贵州医院文化品牌,谱写出医院文化融合新篇章。
文化是医院发展的“灵魂”和“助推器”,通过文化建设“十互融”,积水潭贵州医院管理迈向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稳步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薪酬体系不断优化,学科建设持续进步,科研创新不断突破,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形成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协同融合发展新格局,医院文化内涵丰富多元,推动医院成为医疗领域改革成功的“排头兵”。
经过十多年砥砺奋进,积水潭贵州医院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线。医教研协同发展,成功跻身“三甲”,花园智慧医院投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平稳运营、省级及以上重点专科突破7个、年业务收入增长10倍,鲜明亮眼的发展数据表明,文化建设助推医院迈向“一流医院”行列,进入发展“黄金期”。
随着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积水潭贵州医院也先后获得了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党委”、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星耀中华——最具成长力中国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加速康复外科骨科试点医院”“国家级‘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单位’”;获贵州省“五好医院”、省级“文明单位”“学习型党组织”“模范职工之家”“职工生活幸福单位”“青年文明号”等荣誉。医院行业品牌得到业界和医疗管理部门认可,社会赞誉广泛。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医疗设备、医术水平等“硬实力”,也需要“杏林春暖、医者仁心”等“软实力”。积水潭贵州医院将继续巩固发展十八大文化体系,以文化建设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更多成效,积极为贵州及西南地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新贡献。
党建品牌亮相门诊大厅
患者图书室
用心用情服务患者
积水潭贵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