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坚持人民至上的科学内涵
□王玉堂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坚持”,是我们党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总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法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和国家最深厚的根基。历史的经验一再表明,依靠群众无所不能,脱离群众一事无成;什么时候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得好,党和党领导的事业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反之就会遭受挫折或失败。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始终端正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根本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要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最终要由人民来评判。坚持人民至上,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不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回望历史,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新征程上也必将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