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最难的事来干 攻坚解决最难的问题
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高质量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12月6日,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黄泥塘镇110千伏民生输变电工程建设现场,170余名电力工人正紧张有序地进行铁塔组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和房屋内外装修等工作。
“目前,工程总体进度75%,力争在年底前建成投运。”毕节供电局110千伏民生输变电工程项目经理张兴兴介绍。
这是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推动解决黄泥塘镇群众急难愁盼用电问题的一个生动现场。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贵州电网公司党委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聚焦“为民解忧办实事”,挑最难的事来干,切实攻坚解决最难的问题,坚持“严、细、实”,在组织基层单位党组织制定主题教育问题清单和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提级管控问题清单、同题共答问题清单、重要成果“硬通货”工作清单,上下联动抓整改,动真格、出实招、解难题、求实效,努力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用理论学习的深化、内化、转化来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继续走深走实。
“用上‘南网电’,很稳定、很放心!”
第一批主题教育中,贵州电网公司党委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民呼我应、民呼我为,科学精准施策,解决了黄泥塘等一批独立供电区群众用电难题。
“这几个月来,订单越来越多了,我们一天要代工4000到5000件女装。一个月仅工人的计件工资要花10万块钱,自己赚钱的同时,还可以带动村民增收。”黄泥塘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贵州四友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聂宗军高兴地说。
聂宗军话语中的底气来自充足的电力保障。今年8月15日,随着黄泥塘镇独立供电区配电网项目全面建成,该供电区建档的11877户群众用上了“南网电”,彻底告别了“用电不稳”的历史。
“以前我们依托地方小水电供电,老是频繁停电,有时一停两三天,无法按时完成客户订单。”聂宗军说,今年用上了“南网电”,电力有了保障,也有勇气承接更多订单了,“我们50多名工人全是附近的村民,电足了,可以按时开工,大家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贵州电网公司党委坚持抓好第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整改整治衔接联动工作,组织毕节供电局党委继续加强黄泥塘独立供电区的电网建设工作。
110千伏民生输变电建设项目就是其中的重点工程。据张兴兴介绍,待工程投运后,黄泥塘独立供电区将实现中压线路可转供率100%、配电自愈率100%,年平均停电时间低于2小时,成为全省乡镇供电服务的样板。
黄泥塘群众用上“南网电”,是贵州电网公司党委坚持民呼我应,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矛盾的生动案例。贵州电网公司各级党组织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梳理全省独立供电区群众用电诉求,着力彻底解决独立供电区群众用电问题。
截至目前,已完成4个独立供电区群众用电体制改革,高标准完成独立供电区内电网改造任务,年内将有8个独立供电区13693户群众用上安全可靠的“南网电”。
“电鸿”助力“中国天眼”用电更可靠、更智慧
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是“大国重器”,也是贵州电网公司供电保障的重中之重。
从天眼建设之初到现在,经过多年的电网投资建设,天眼片区已由90年代初一座35千伏变电站容量为1000千伏安的变压器供电,发展到如今由2座容量为27500千伏安的变电站进行供电,供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第二批主题教育中,都匀供电局党委通过现场调研,了解到天眼即将新增观测设备,对供电提出更高需求后,贵州电网公司党委从更好为“大国重器”护好电的高度出发,将提升天眼供电保障能力纳入提级管控问题清单,联合基层党组织抓好落实。
“我们将依托电力鸿蒙物联操作系统(简称‘电鸿’),重点打造FAST‘电鸿’天眼等典型示范区。”贵州电网公司党委提出,要打造现代化的数字电网,服务天眼供电。
据了解,“电鸿”是南方电网公司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联合打造的国内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可应用于“发、输、变、配、用”等电力生产各个环节,能自动发现、连接、鉴权电力设备,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统一“语言”,带来简洁、流畅、连续、安全可靠的全场景交互式供电操作体验。
“我们将打造FAST‘电鸿’天眼典型示范区,研发基于‘电鸿’的FAST电力运行支持系统,汇聚示范区电力设备运行、在线监测、试验、巡视、环境、计量等全量数据,实现设备‘可观、可测、可控’。”贵州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技术标准科经理杜昊介绍。
与此同时,贵州电网公司党委从加强电网结构出发,组织加快110千伏天文变电站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进度的75%,预计将于今年底全面建成投运。届时,天眼的保供电能力将迈上新的台阶。
破解难题 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11月27日,贵阳市花果园V区7栋最后一户商户完成“转改直”改造。至此,贵阳供电局全面完成花果园38628户商户“转改直”工作,花果园区域全面实现抄表到户。
“转改直”实现“一户一表”直抄到户后,根据当月执行的工商业用户电价,商户电费降至每度0.688773元,商户当月总计用电量约1600万度,大约产生1100万元电费,相较以前物业收取方式,约为商户每月总计节省超150万元电费开支。
“我的店面从200平方米做到如今的1000平方米,员工也从最开始的不足10人到现在的30余人,每月仅员工工资开支就要10万元。”在花果园中央商务区开了8年之久的大丰收湘黔菜馆负责人杨老板介绍,相比“转改直”之前,现平均每月电费开支可节省2000元以上。
花果园区域像大丰收湘黔菜馆这样的大小商户、公司,过去一直采用的是“转供电”方式用电,受制于物业公司投资成本及安全隐患管控等因素,因电缆故障、设备运维不到位导致的停电事件时有发生。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贵阳供电局党委“挑最难的事来干”,将提升大型社区用电服务质量作为主题教育解难题、办实事的切入口,与贵阳市南明区政府、宏立城集团建立“三方沟通渠道”,并抽调精兵强将成立花果园用电综合治理专班,聚焦“转改直”、资产移交、建设坚强电网、智能运维等重点加快解决群众用电问题。
“‘转改直’改造完成后,用户可在‘南网在线’平台上掌握每日用电情况,用电情况更加透明安心。此外,也能为物业减负,降低其运维成本。”贵阳供电局花果园用电综合治理专班组长郭成蛟说。
“挑最难的事来干”的还有遵义供电局党委。
针对历史原因形成的“未抄表到户”小区和“无人运维”小区中,人民群众用电存在的配电设施老旧、安全隐患较大、故障无人处理等问题,遵义供电局党委深入调查研究,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对全市1300多个住宅小区进行全面排查,彻底摸清“未抄表到户”小区和“无人运维”小区的具体情况,形成主题教育问题清单,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每周组织召开调度会,统筹推进工作落实。
“我们以群众反映强烈和矛盾突出的盛世东江和新蒲四号还房安置小区为突破口,建立了‘一小区一册’整治计划,按照先易后难、分批整治的思路,分三个批次开展整治。”遵义供电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威介绍说,其中第一个批次将完成12个“未抄表到户”小区和21个“无人运维”小区的整治。
“我们将总结好第一批次整治项目的经验,确保第二、第三批次项目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巩固完善行得通、做得实、长期管的机制。”遵义供电局市场营销部总经理郑之轩说。
贵州电网六盘水供电局工作人员对充电桩进行检查。
南方电网成立天眼供电服务队,为“大国重器”提供优质供电服务。
开展输电线路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今冬明春电网安全运行。
在菊花采摘、加工旺季,工作人员走进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凤凰菊烘干厂开展用电服务,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工作人员对盘江新光电厂500千伏送出线路进行验收。
本条图片由 丁 芳 王 飞 张 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