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濯心 情怀承道
——六届、七届印江自治县政协委员冯景泉的书法情怀
□徐 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周遭如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映衬下,已然历经了两个多世纪的太阳山王氏榴霞书屋倍显沧桑,这间低矮潮湿的屋子已开始破败,然而,年逾古稀的印江著名书法家王峙苍却依然固守在这里,以一方墨砚,在一室梅香竹韵中,昏灯黄卷,孜孜以求。正在此时,门被轻轻叩响了,王峙苍还没有来得及起身,门却已被急促推开,只见一个青年扛着一大捆东西进来,有些气喘:“王先生,我从纸厂给你找了一些羊毛毡来作地毯。”先生一笑:“景泉啊,是你来了!”
被王峙苍亲切称为景泉的青年姓冯,在印江自治县一银行工作。每每得闲,便会前来拜访,和他谈古论今,看他泼墨走翰,听他讲授书法技巧和人生道理。兴起时,就提笔而书,快意龙蛇——这往往就是这对忘年之交的相处常态。
王峙苍是乾隆时期印江籍著名书画家王道行的第六代孙,其祖辈、父辈都是书法名流。王峙苍自小苦练书法,德高艺精,是印江城内为数不多的诗、书、画、雕多能艺术家,其作品享誉全国。他在笔耕不辍的同时,还着力指导冯景泉这样的勤勉后学。他希望印江的书法之风能发扬光大,成为深深刻入这片土地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底蕴。冯景泉虽从没有正式拜他为师,但一直都受他的言传身教,他们之间的情谊已然超越了师生。
王峙苍慧眼识人,看到了冯景泉身上洋溢的强烈的文化渴求和厚重的乡土文化情怀。他多次慨叹:“在如今,这般有着文化信仰的青年已经所见无多,能在闲暇里以书为友、以墨为韵,并以社会担当为己任的青年更是凤毛麟角,景泉无疑是当下的一股清流。”这股清流,与王峙苍一交汇便是二十多年。
一身儒雅气的冯景泉始终坚信,所谓文化,应该文而化之,其归根结底应该是一个践行的过程,而书法,便是于践行中对一个人心与性的修行。后来,冯景泉辞去银行工作,自主创业,辗转多个领域,但始终保持初心,始终坚持为印江书法文化事业的发展奔走。
自主创业后,冯景泉曾多次带头以公司名义赞助各种大大小小的县内的或跨县的书法联展活动,如2005年的“印江·福泉书法联展”,2007年11月于印江举办的第三届“贵州行草书大赛”,2014年7月的“印江·六盘水书法联展”,2020年11月和2021年5月与思南联合举办的“印江·思南”和“思南·印江”两次书法联展等等。尤其是2012年6月和2014年9月举办的两次“璧山·印江书法联展”及2013年4月的“印江·璧山书法联展”这三次活动,声势浩大、场面宏阔且影响深远,使得更多的重庆人民不但走进印江,更走近了印江的书法文化,成就印江与重庆两地书法文化的又一次深度沟通和交融。
在冯景泉为推动印江书法文化发展所作的努力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正值印江自治县申请“中国书法之乡”称号,身为第六届县政协委员的他大力协助县里举办贵州省第四届“茫父杯”双年展书法大赛,为印江自治县获得“中国书法之乡”称号起到了重要的铺垫和推动作用。冯景泉一直说,“文化在于践行,作为政协委员,责无旁贷。”
除了资金赞助,他也深受王峙苍的影响,更注重从精神上去关心鼓励和帮助身边有潜力、有前途、有作为的书法爱好者们。他常与书法爱好者们探讨交流,希望他们不要局限于或满足于做一个“书法之匠”。“一个真正的书家,应该是从‘术’到‘道’的跨越,从精神到灵魂上都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是他和后辈打交道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告诫年轻人不要浮躁,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勤耕于自己的陇亩,方是为人本分,也是为学本分。冯景泉深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人的格局大小取决于他的思想境界的高低,而思想境界的高低,又取决于他是否爱学习。学习是一个与先贤对话的过程,更是一个与先贤从心沟通的过程。所以,他把看书临帖看作是书法技艺取得长足进步的基础和关键。
冯景泉不只这样告诫别人,也这样要求自己。即使事务繁忙,他也时时以墨养性,以书怡情。但得机会,他便积极以作品参赛参展。作为省书协会员、铜仁市书协副主席及县书协副主席的冯景泉,部分作品曾入展了第三、五、七届贵州行草书大赛及2008年“中国梵净山”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作品得以录入《印江书法志》,或收入印江博物馆馆藏等等。在他那100多平方米的宽敞办公室里,目之所及除了书就是书案。凡是到这里来的朋友,无论老幼,与之谈兴来时,便是挥毫。屋角处的那一堆如山宣纸,默默地见证了那些不时出炉的精品。
时光如过隙白驹,倏然而逝。而今,岁月留给冯景泉的不仅仅是额头上如刀刻的皱纹和两鬓隐现的白霜,还有着更内敛更浓烈的本地文化情怀。身兼数职的他一边奔忙于自己的事业,一边十年如一日地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注入自己的言行里,辐射向身边的每一个书法爱好者……
历史,是一位胸怀宇宙的老人,在他目之所及,无论是前人还是正在致力于这方土地的今人,都在被他纳入怀里温柔以待。时间,也是一位忧古思今的老人,他正在将对这方土地怀着厚重情怀的赤子的名字刻入他纪事的年轮。
不论是在担任六届县政协委员还是在担任七届县政协常委时,冯景泉都一直尽心竭力、履职尽责,积极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为印江县文化建设和书法艺术传承尽绵薄之力。冯景泉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依旧怀揣着同样的情怀,继续为家乡、为书法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