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省政协办公厅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2021年4月,根据全省接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工作安排,按照省政协机关党组工作部署,省政协办公厅榕江驻村工作队派遣6名机关干部分别前往榕江县定旦村、控乃村、加两村、摆贝村、亚类村、高望村。两年来,驻村工作队既在驻地党委领导下扎实履行好“一宣六帮”职责,又在省政协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477万元支持所驻村及乡镇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全力帮助所驻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牢牢守住巩固脱贫成果底线任务。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真蹲实驻,严格按照防返贫任务要求,每半年遍访全村农户,每季度遍访脱贫户,每月遍访监测户,每月召开1次预警研判会,排查研判返贫线索,及时采取大病救助、特困供养、纳入低保、动员务工、推荐就业、产业扶持等针对性措施,帮助群众稳定增收,及时消除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结合入户走访开展敲门行动、政策宣传,既协助村“两委”做好疫情防控、危房排查、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地质汛期灾害防范、田地耕种、养老保险征缴、后评估等工作,又深入了解群众意愿诉求,密切与群众的联系,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两年来,6个村共排查预警线索300余条,走访群众5万余人次,引导4000多人次外出务工,连续两年落实办公厅帮扶的“三养”项目,帮助监测户增加收入,其中稻田养鱼项目覆盖6个村所有农户,所驻村没有发生返贫致贫现象。
牢牢抓实党建工作筑牢战斗堡垒。工作队员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协助村支书落实“铸魂行动”,推进“三会一课”常态化开展,6个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加强在村青年人才思想工作,大力发展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培养乡村党组织的后备力量。同时,既当好支部活动的策划员、督促员,又当好组织员、资料员,组织义务劳动、志愿服务、集中上党课、集中学习、庆祝“七一”建党节、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丰富多彩的党组织活动,不断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引领作用。控乃村按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求规范支部阵地建设;定旦村获评第三批 “全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点”,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亚类村建设党建文化墙并配备设备,方便开展党务宣传;摆贝村建立分段包保治理机制,挂牌设立党员承包示范路、示范田。高望村新建党群文化活动室,打造党建工作宣传阵地;加两村围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设置8个党员先锋岗,发动11名党员参与,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到实处。
牢牢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助推发展。工作队员围绕乡村振兴目标要求,立足乡村资源禀赋、村情实际和群众意愿找准发展定位,积极谋思路、找资金、抓产业、促振兴、助发展。控乃村利用本村特产发展“羊烧笋”种植产业,围绕搬迁点控乃新村打造民族文化点,组建芦笙队和跳月队,统一规划整治村容村貌,安装群众健身设施、太阳能路灯,修建文化墙、宣传栏。定旦村实施绿壳蛋鸡、蜜蜂养殖和黑木耳等种植项目,推进州级田园乡村示范点建设。亚类村新建产业路助推花椒、胡蜂产业发展,种植果树及花卉,美化绿化村寨,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积极打造和美乡村。摆贝村打造民族传统特色旅游村落,发展民宿,积极改造民族文化展示车间,与企业、高校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大力发展百鸟服、蜡染刺绣等产业。高望村引资巩固林下草珊瑚产业,发展林下生态家禽产业,推动生态小黄牛产业,推广垂钓休闲康养旅游项目。加两村按照产业兴旺示范村定位,发动群众种植蜂糖李288亩,发展庭院经济和村集体经济,建成竹笋加工厂,推动村集体经济从空壳向实体转变。
牢牢紧扣民生需求为民办实事。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群众反映、榕易谈、院坝协商等方式,深入了解民生需求,协调资金助推乡村建设,修建完善群众急需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协调资金、物资、药品等资助村民、学生特别是孤寡老人、孤儿、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做好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控乃村全村实现串户路100%硬化、实现100%水冲厕,对汛期受损的房屋、道路、河道、沟渠等进行修复和疏通,为村幼儿园捐赠教学设施。定旦村开展防洪堤护坡整治,建设消防常高压水池及管网,修复凉水井、安装路灯、建设合约食堂和教职工之家、修复产业路,发放春节爱心包等。亚类村设置金融便民服务站、建设文化活动室,修建公厕和排污管道,建设各自然寨饮用蓄水池并更换受损管道,加固受灾群众房屋圈舍及边坡堡坎。摆贝村协调经费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组织苗族同胞开展牯藏节活动,打通摆贝村到控抗村连接两州两县两乡道路,争取到4A级风景区打造项目。高望村疏通河道、修桥筑堤,解决了山区雨季洪灾安全隐患;帮助中心校的50间学生寝室安装了电风扇,为群众购买耕耘机保障秋冬种生产。加两村维修陈旧的风雨桥和塌方的产业路;修建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和避难场所;在沿河和通组路安装安全护栏、安装水管为村民解决干旱缺水问题。这些民生实事,不仅把协调的帮扶资金用到了刀刃上,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牢牢聚焦乡村治理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帮助所驻村建立“寨管委”、院坝协商委员会等乡村治理组织,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不断提高乡村自治能力。同时,坚持救急不帮懒、扶困不扶懒的工作思路,不简单给钱给物,注重调动群众积极参与,不管是人居环境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通过“榕易谈”、院坝协商组织群众协商一致,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乡村建设,激励群众逐步转变“等靠要”思想,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日常工作中,驻村工作队以推动移风易俗为抓手,围绕“环境卫生整治、孝老敬老、整治滥办酒席”等乡村治理中的难点问题,组织群众开展院坝协商,同步开展政策宣传,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提升。
在省政协机关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善于借助外力、激发内力,广泛动员帮扶力量积极参与,汇聚起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
定威乡控乃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军:
真心实意交朋友 倾情为民解难题
省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办公厅民族与宗教处处长)李军,2021年4月到榕江县定威乡控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并于2021年11月挂任县委副书记,两年来,紧紧围绕“一宣六帮”工作职责,始终本着谦虚谨慎、虚心学习、扎实工作的态度,摆正位置注重团结,密切配合主动工作,为控乃村发展贡献了力量。
协调资金解决马鸟组通组路会车难,为一组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便民路,帮助修复汛期受损的群众房屋和通组道路;疏通堵塞河道、因灾受损的排水沟;在控乃新村安装15盏太阳能路灯、6套群众健身器材,完成43户搬迁户门前花坛的统一维修整改;为定威中心校协调捐款2万余元、捐赠校服500套、桌椅200套;为控乃村协调19万元生活、学习、医用物资;协调10万元传统村落改造经费为计水村和控乃村修建改造民族文化场所;协调省政协机关第五党支部捐赠价值2.5万元办公设施、5万元幼儿园教学设备,帮助销售2.7万元农产品;协调省政协机关第六党支部资助计水村传统村落综合整治项目经费10余万元;协调团省委资助5名2022年考取大学的学生;协调6名小学生参加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公益夏令营活动……
计划乡加两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正锴:
用心用情用力 实帮实扶实干
省政协研究室调研二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董正锴,2021年4月被选派到榕江县计划乡加两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吃住在村、实帮实扶、苦干实干,积极谋思路、找资金、促发展,抓党建、兴产业、助振兴,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热忱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协调项目20余个、资金200余万元,全力帮助加两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书写乡村振兴美好篇章。
驻村伊始,夜访农家是他住在村里的“必修课”。每当吃过晚饭,他就走进寨子,走到群众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宣传惠民政策,询问具体困难。两年来,他走访群众1万余人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个。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协调资金67万余元,把村里有安全隐患的路段和场所都装上护栏,维修木质腐烂的风雨桥、塌方的产业路,修建避难场所、民族文化活动场所,资助计划乡教育基金、维修幼儿园厕所、完善教学设备。有群众受灾,他及时协调物资帮助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两个寨子81户因干旱紧缺生活用水,他组织群众进山寻找水源,并协调解决水管安装……
兴华乡摆贝村驻村第一书记谭骞:
立足村情实际 勇担职责使命
省政协研究室宣传信息处(办公厅新闻处)二级主任科员谭骞,2021年5月到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担任第一书记。作为一名没有驻村经验的“新人”,不断向身边的村干、老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民请教,学习工作方法和少数民族处事为人之道,把所学同摆贝村实际相结合,全力以赴开展各项驻村帮扶工作。
驻村以来,组织驻村干部和村组干完成全村441户人口脱贫攻坚各项补充排查统计。先后申领资金40余万元,帮助摆贝村修复被大雨冲垮的通村路;为摆贝村考取本科的大学生发放奖学金;申请资金建设村消防应急物资仓库;完成村展示车间的改造和重启,组织村妇女赴丹寨参观学习蜡染技艺并取得合作定单;与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达成合作协议,挂牌设立教学实践基地;为摆贝村购置垃圾桶并强化农户爱护环境卫生意识;组织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活动,由村干带头传授村中儿童芦笙、古瓢琴和蜡染刺绣等传统民族技艺,帮助摆贝村被黔东南州评选为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点,争取到750万元4A级景区和后续项目建设资金等。两年来,与村干和驻村工作队一起,走村入户宣传政策400余次,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200多个……
定威乡定旦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婷:
围绕“一宣六帮” 续写发展新篇章
省智力支边办联络处四级调研员谢婷,作为省政协机关派驻定旦村第一书记,两年来扎实抓好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紧紧围绕“一宣六帮”,开展相关工作,真心真情搞好驻村帮扶,续写定旦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
她健全和落实议事、学习、办事公开等多项制度,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百余次。她帮助推进党支部规范开展组织生活,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动员党员参与乡村事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村党支部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她细致排查返贫线索预警线索56条,及时消除返贫风险,落实产业项目帮助监测户增加收入,申请帮扶资金用于三类户和村集体自主发展产业,切实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她申请省政协机关帮扶资金,修便桥、装路灯、建食堂、筑堤坝,围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乡村建设。她协调多方捐赠物资,为学生、病人、困难群众给学生送去温暖,解决后顾之忧……
水尾乡高望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宇尘:
发挥帮扶作用 全力助推产业发展
省政协办公厅接待处四级调研员王宇尘,2021年4月到榕江县水尾乡高望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共为水尾乡争取到产业发展资金280万元,高望村各类帮扶经费89.74万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的有37.2万元。在发展草珊瑚、金钩藤、板蓝根、油茶等主打产业的基础上,利用集体荒坡出资1.5万元试种蜂糖李1500株30余亩,申请3.5万元组织群众利用房前屋后和林下试种魔芋26亩,申请4万元整修亚光寨小水库上游水渠、疏通河道和养冷水鱼。2022年从省农业厅申请到20万元香鸡养殖项目专项经费,今年又申请5万元用于发展10亩罗汉果种植。
驻村之后,他首先力求在能力范围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老大难问题:一是在亚光寨小水库上游修建拦水坝,用于引水入寨,并拦截山洪期间的沙石,效果非常理想;二是今年协调资金开始修建高望村党群文化活动室,为村委会召开群众会议,水族群众开展文化传承互动提供场所;三是彻底改造下毕翁到下拉力之间的通行桥,一劳永逸解决雨季洪水毁田毁房问题;四是启动了全村5处小水源、小山泉改造项目……
八开镇亚类村驻村工作队员龚凯:
倾情帮扶暖民心 引领群众振乡村
2021年5月,省政协办公厅信息网络中心副主任龚凯,作为省政协机关派驻榕江县八开镇亚类村的驻村工作队员,开始为期2年的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驻村期间,协调200余万元资金物资开展村寨建设治理,切实为民办实事,带动群众投身家乡建设,引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
两年来,他走遍各自然寨,详细了解情况,深挖问题根源,对症下药,谋划帮扶思路和措施。争取18.5万元实施生猪养殖、土鸡养殖和稻田养鱼等“短、平、快”项目,在促进群众增收的同时,还注重布局长线产业,筹资近10万元购买肥料、种苗等支持村集体经济公司建设50亩蜂糖李、10亩罗汉果示范种植基地。他不仅在增收上想办法,更在“健精神”上下功夫。协调投入资金6万余元完成高平、新寨等自然寨1000余平米文化活动场建设,配套安装健身器材。协调投入12万元资金建成120平米村文化活动室并采购书籍、桌椅和电脑等供群众学习交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建设宣传围墙,不仅美化环境,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引领群众跟上建设村寨的新要求……
(本报记者 潘 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