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345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6-21

共识在一线形成 问题在一线解决


——从江县政协“院坝协商”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梁仕雄


“这里是我们的家,以前回家的路到处脏兮兮的,到处都是垃圾,现在路面干净多了,整个寨子的卫生都变好了。”从江县西山镇顶洞村村民石秀三说。

“多亏县政协的同志组织大家坐下来协商,不然有些问题是怎么都解决不了的。特别是结婚、白事花大钱才能办的情况,在我们村一直很严重,大家相互攀比谁家办得隆重,实际上是完全没必要的。”顶洞村青年梁秀珍说。

这是从江县政协开展“院坝协商”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画面。

今年以来,县政协紧紧围绕“协商什么”“谁来协商”“在哪协商”“如何协商”“怎么落实”五步法,积极开展“院坝协商”工作,推进“院坝协商”议题在一线征集、工作在一线开展、共识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并组建“院坝协商”工作组,明确乡(镇、街道)组织委员担任联络员,切实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西山镇“院坝协商”工作组结合当下黔东南州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工作,将“院坝协商”作为党建引领和美城乡“四大行动”的重要抓手,通过“院坝会+”模式,深入开展乡村庭院美化、文明新风倡导、法治教育普及活动,以面对面谈家常、提建议、聚共识、话新风的方式,“话”出一条文明乡村新路径。

“在全体村民的见证下,我们顶洞村通过‘院坝会’增加了新的村规民约条款。一是清明期间要做好文明祭祀,村民严格遵守森林防火有关规定,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二是做好村级环境卫生治理,全体村民每月进行一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推动乡村环境建设。”顶洞村党支部书记石淑萍表示,顶洞村下一步将继续以“院坝会+”模式推动文明村寨示范建设,通过干群同坐一张板凳上,同议一件事,以心换心,议出好办法,努力实现难题在院坝解决、堵点在院坝疏通。

与西山镇同处一县但不同方位的刚边壮族乡,是一个壮族群众占多数的少数民族乡,民风淳朴的同时也存在着“高价彩礼”的现象。如何改变群众旧习观念、自觉抵制“高价彩礼”是该乡“院坝协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此,该乡积极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五老”、青年及乡贤等“关键少数”在推行零彩礼、倡导移风易俗中的示范带动、宣传劝导和教育引导作用。同时,通过“院坝协商”与群众面对面交谈,用通俗易懂的少数民族语言广泛宣讲《从江县婚丧事宜移风易俗倡导标准》《从江县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并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移风易俗宣传手册》……通过系列举措,该镇成风化俗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提到“零彩礼”嫁女,刚边壮族乡三联村陇雷寨韦吉林的父母认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我们这边都不收彩礼,只要他们夫妻恩爱、孝敬长辈,就是最好的‘彩礼’。”

洛香镇是我省南下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肩负着给予游客、商客“第一印象”的重要任务和使命,鉴于此,洛香镇“院坝协商”工作组统筹谋划,以“院坝协商”会、鼓楼会为平台,探索出了一套效果良好的村寨治理模式。通过广泛协商,达成共识,一是积极推动“四个三”,促进村民自治见成效;二是清明期间,倡导文明祭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携带火源进山;三是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得到有效治理,进一步规范了红白喜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