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95年,歌手韩晓发行单曲《我想去桂林》,其中的歌词“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在那个时代,旅游只有一种方式,金钱和时间一个都不能少。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能够足不出户遍游天下美景,体验各地风土人情,这一切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
作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连续八届数博会的举办地,贵州推动“云旅游”,早已不是新鲜事。2017年5月25日,多彩贵州“云名片”亮相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采用VR全景技术,通过360度全景的方式进行拍摄和制作,立体展示所在地的城市风貌、标志性建筑、文化古迹及美丽的自然风光,并提供投片、点赞等交互性内容。今年的数博会上,沉浸式慢直播平台“云阅贵州”惊艳亮相,贵州旅游正在跨越“旅游直播”模式,进入到新的“云旅游”时代。
“云”上看新时代贵州的“诗与远方”
□本报记者 万里燕
飞速发展的网络直播丰沃了“云旅游”的生长土壤
2016年,随着4G网络的普及和视频技术的成熟,直播在中国兴起,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到电商平台,都用直播进行新的尝试。从90后的“口红一哥”李佳琦,到85后的淘宝“带货女王”薇娅,通过短时间的直播创造巨大的销售额,在令人惊叹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直播的巨大潜力。在这一年中,国内接连出现了300多家网络直播平台,直播用户数量也快速增长。仿佛在一夜之间,包括政府官员、流量明星或是普通群众都参与进来,网络直播成为了一个具有巨大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的行业。2016年之后,教育、医疗、文旅、演艺等领域也加入到网络直播的队伍,纷纷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进行宣传和产品销售。
如果说,2016年是“网络直播元年”,那么,2019年则是“直播电商元年”。到了2020年,直播已经遍及全国各地,走进千家万户,中国进入“全民直播时代”。据《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我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已有超1.5亿网络直播账号、超10亿内容创作者账号、近2000亿元市场营收。2022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整体市场营收达1992.34亿元(不含线上营销广告业务),较2021年增长8%;截至2022年底,直播、短视频行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机会超1亿个,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51亿,同比增长6.7%,占整体网民的70.3%。
疫情爆发成为“云旅游”的“催长剂”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双城记》的这句话,用来描述2020年的旅游行业,再合适不过。
疫情的爆发使得整个旅游行业都进入了寒冬期。静极思变,一夜之间旅游行业也跟其他行业一样玩起了直播营销。
旅游互联网平台企业(OTA),是市场反应最敏感、改变速度最快的企业。2020年2月,OTA率先开始拥抱旅游直播。比如,携程发起的“景区云旅游”活动,免费开放超过3000家景区的近7000条语音导览产品,活动开启一周使用人数便增长超过600%,其中,贵州黄果树、梵净山、荔波小七孔、青岩古镇等景区人气颇高;同程艺龙则启动全新“云旅行”VR体验计划,推出“看全景,听语音”线上云游专题活动和网络直播,通过在线视频、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网红主播的引导,从视觉、听觉上满足网友“云旅游”的愿望。黄果树景区、荔波小七孔景区、赤水四洞沟景区等加入“云旅行”VR体验计划后,获得高频点击率。
“云旅游”的概念从疫情之初兴起,到现在被大众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沉浸式地感受“诗与远方”。
“云旅游”推动贵州旅游发展进入新时代
“十四五”规划提出,旅游业发展应该坚持创新驱动,强化自主创新,集合优势资源,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深化“互联网+旅游”,扩大新技术场景应用。2021年10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要求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
随着5G、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新技术的更新,贵州各地不断发展云旅游、云游戏、云演艺、云展览、数字景区等新业态,在推进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征程中,踏上新浪潮,发现新路径,探索新方案。
5月26日,“云阅贵州”慢直播平台上线发布仪式在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正式举行。该直播平台的上线,标志着贵州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创新旅游文化传播路径、丰富网络传播形式、提升网络传播效果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打造出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范本。平台集“5G”“AI”“VR”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秉承“云阅多彩·深享贵州”主旨,将大数据技术与贵州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实体经济资源相结合,为广大网民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服务,形成网络传播、旅游资源营销、民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助力贵州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云阅贵州”慢直播平台第一期开设14个直播点位,包含黔南-荔波小七孔景区、黔东南-镇远古镇、贵阳-甲秀楼、毕节-黔西-乌江百里画廊、安顺-黄果树、毕节-威宁-草海、贵阳-黔灵湖、黔东南-加榜梯田、织金-营山古寨、黔东南-西江苗寨、贵安新区-大数据科创城,安顺-镇宁-六马蜂糖李产地、安顺-坝陵河大桥、遵义-乌江寨景区。后续还将遴选贵州全省主要景区、世界级桥梁、特色村寨等,精心选设最佳直播点位,充分运用前沿影像技术,推出全天候、全方位的VR沉浸式慢直播,把贵州的绝美风光实时呈现给广大网民,让这些世界级旅游资源转化为流量资源,全力塑造贵州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
“云阅贵州”通过打造全新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业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让人们看到了贵州旅游更广阔的未来。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除直播外,景区还可以利用新技术,推出语音导览、“5G+VR”设备、“实景+AR”、航拍体验等,打造出与线下完全不同的旅游体验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云旅游”意在宣传,是要将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与美丽传播出去,在消费者心中播下“诗与远方”的种子。而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旅游体验及服务才是决定这趟旅游值不值的最终因素。如马蜂窝旅游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罡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人们观看旅游直播的心理预期往往不是从旅游消费开始的,而是被有趣的旅行体验或好玩的目的地内容所吸引,其中的内容就像一个‘钩子’。”“云旅游”背后,更需要有丰富的、优质的内容满足用户的深层次需求。
展望未来,做好旅游产品才是核心。要围绕“云旅游”不断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智慧化服务水平,在提升吸引力与文化内涵以及增强游览体验上做更多的文章,才能真正将线上流量引入线下,并通过线下游反馈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延伸和完善旅游产业链条,重塑旅游价值链,促进旅游服务多元化、层次化、动态化发展,为贵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