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 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4月6日,第十七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主题为“共聚多彩贵州公园省、共建世界旅游目的地”。
“贵州有许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和条件;贵州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全国最多,具有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成就了‘天下山水之秀汇于黔中’的美名;山高水长的贵州万桥飞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桥梁博物馆’;贵州还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堪称‘天然大空调’‘生态大氧吧’,是‘夏避酷暑、冬泡温泉’的康养度假胜地。到贵州寻奇揽胜、纵情山水,定会让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到贵州拥抱大自然,定会让你身心愉悦、倍感舒爽。”省长李炳军在大会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并向世界推介贵州。
今年以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成了贵州旅游发展的高频词、新目标。
根据2月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次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旅游收入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游客人均花费同比增长3.4%。
新发展源于新作为。贵州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新机遇,统筹推动旅游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国际化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围绕全省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游客人均消费“两大提升”,把握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着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化实现新突破。
——科学规划全域新格局。打造“温泉省”“索道省”“桥梁省”等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千里乌江国际滨河旅游带、长征红色文化旅游带、民族文化旅游带等特色文化旅游带;构建“山地旅游+地方特色”主体功能区,推动四季旅游均衡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多极拉动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深化融合体验新业态。大力推动文旅农商融合发展,推进康养旅游、交通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同步快速发展,支持特色餐饮、旅游商品、演艺娱乐等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非遗旅游、自驾露营等旅游业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流光溢彩夜贵州”品牌,培育新兴文化旅游消费热点,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大旅游产业。
——做强“特意性”资源新篇章。加快推动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质升级,以“9+2+2”(9家5A级景区+“西江苗寨、万峰林景区”+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特意性”资源为重点,加强“随意性”旅游资源和业态集聚联动,推进业态升级,打造贵州升级版旅游名片。从景区、住宿、餐饮、商品、演艺娱乐、业态创新、文旅融合7个方面,推进业态升级。其中,将黄果树、荔波樟江率先打造成为世界级景区。
——大力完善“硬件”设施。在交通通达性得到极大改善的前提下,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已进入88个县区,5G信号覆盖全部5A级旅游景区;60%的3A级以上旅游景区通三级以上公路;新建改扩建一批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借助密织的交通网络,贵州大力布局整合沿路沿桥景点,串珠成链,让“黔”线旅游成为一条“玉带串珠”式的生态之路、旅游之路、发展之路。
——持续提升“软件”服务。自2022年12月以来,共有4.53余万名从业人员参与全省文旅行业的大培训、大演练、大排查行动。以大数据赋能文旅产业,搭建的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一码游贵州”,目前累计访问量约4亿次,交易额约9500万元。
据了解,以马蜂窝、携程旅行为代表的头部旅游企业早已开始积极布局贵州旅游市场。2022年3月,马蜂窝将国内总部落地贵州,在贵州掀开了投资未来的新篇章。据马蜂窝集团执行副总裁、合伙人陈海透露,目前,马蜂窝投资和主导的“民宿营地业务”“微度假目的地”“小车小团”“景区新业态”“旅游新营销”等新旅游项目正在贵州有序展开,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2月,在北京举办的2023多彩贵州文旅招商推介会上,贵州发布聚焦“特意性”旅游资源35个重大招商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达714亿元;面向大众旅游市场发展和旅游消费需求,发布重点招商引资项目443个,计划招商引资1757亿元。
3月,在江苏南京、浙江杭州举办的2023“多彩贵州”文旅宣传推广暨招商推介会上,贵州25家旅行社与江苏20家、浙江5家旅行社现场签约,现场启动了“江水黔山——苏贵共美 江苏游客多彩贵州赏花行”和“浙里相约 共赴黔程——浙江游客多彩贵州赏花行”活动。
在第十七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贵州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大会、全国盘活旅游存量资产投融资促进活动、贵州文旅专题招商项目对接交流会、招商考察等活动悉数亮相,5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知名企业、创新型企业共襄盛会,贵州旅游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如今,贵州旅游业态丰富多彩,旅游产品供给充足,产业融合不断向创新模式发展,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度假旅游。迈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贵州有信心、有底气、有实力。顺势而上,多彩贵州公园省必将名满天下,八方来游。
甲秀楼夜景 本报记者 李昊霖 摄
荔波大七孔 本报记者 王 吟 摄
梵净山风光 本报记者 何佼阳 摄
(万里燕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