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27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2-23

贵州努力构建五级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李丽萍


  距离紫云自治县县城44公里的猴场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覆盖了周边5个乡镇近6万群众,服务人口约8.3万人。2022年以来,该院能识别和初步诊治常见病种数达114类,还可独立完成胆囊切除术等普外科手术和剖宫产术等一、二级手术。

  猴场镇卫生院不断提升的综合服务能力得益于县域医疗次中心的建设工程。2022年3月,猴场镇卫生院启动中心建设工作,从流程、环境、方法等方面全面提升医疗水平。经过短短半年时间,这里能看的病种越来越多,服务的群众也越来越多。

  县域医疗次中心只是贵州构建的五级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的其中一级。近年来,锚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目标,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逐步形成覆盖省、市、县、乡的医疗卫生体系,让群众就近享受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除了不断完善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外,贵州还在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老龄健康服务体系,以及推进建立生育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满足群众对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的需求,助力健康贵州高质量发展。


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群众看病有保障


  “如果没有镇卫生院医生的急救,后果不敢想……”杨林躺在病床上说道。杨林是黎平县尚重镇上洋村村民,2022年7月9日,他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经尚重镇卫生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该院立即联系县医院进行线上会诊,并远程指导开展溶栓治疗。整个过程仅用时25分钟,挽救了他的生命。

  聚焦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群众看病难的突出问题,贵州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纽带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实行医疗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同时,引导患者在医共体内合理流动,实现分级诊疗。

  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基层卫生院的诊疗水平,还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很多病不用出县就能治疗,方便又实惠。”金沙县西洛街道中华村村民张大钟说。

  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第一批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全部建设完成……贵州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构建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域医疗次中心和村卫生室组成的五级医疗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群众都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围绕群众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需要,贵州推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强化慢病综合防控和重大传染性疾病、癌症防治能力,持续推进职业病危害风险监测和专项治理。如今,贵州成为全国第九个消除疟疾的省份,职业病报告数和检出率实现连续6年下降,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正持续提升。


服务模式提质升级   护卫生命全周期


  “加快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新生儿、儿童危急重症救治和转运能力。”“增强抚幼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积极构建‘预防、治疗、照护’三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在2023年贵州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把维护人民健康的范畴从疾病防治拓展到影响健康的各领域,成为加快推进健康贵州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三穗县中医医院运营管理的黔东(三穗)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中心,88岁的老人汪延龄对此处的住宿餐饮和医护管理感到十分满意。在这里,包括失能失智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等在内的老年群体都能获得集照护、康复、慢病治疗、中医药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医养服务。

  聚焦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贵州探索形成“医办养”“养办医”等多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动建立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通过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开展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创建、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提供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不仅如此,为全方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贵州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健康儿童行动等一系列提升计划,推进贵州省“云上妇幼”平台的投入使用,推广应用产前超声人工智能质量控制;实施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等高危人群出生缺陷防治项目,提升防治水平;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标准化妇幼健康门诊;开展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托育试点,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统筹协调卫生健康资源,创新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贵州逐步将健康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提供覆盖从婴幼儿期到老年期等不同阶段的医疗服务,更好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让就医的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健康意识加快提升   建构生活新方式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养成了勤洗手、戴口罩的好习惯。”家住贵阳市宅吉小区的市民胡玉珍明显感觉到,近年来大家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了。这证明在健康贵州的17项专项行动中,排在第一位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为此,贵州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上下了不少功夫。

  不仅如此,全省大力开展医疗卫生骨干进机关、校园、企业担任“健康促进顾问”,推进社群化健康科普宣传,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2021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4.72%,较2017年的12.47%翻了一番。不断普及的健康生活方式,稳步提升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创建美好生活铺就了健康基石。

  贵州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通过全面推动健康细胞建设工程,全力巩固健康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贵州开展“新市民健康新生活”建设,促成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从源头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023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2岁,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9%。”在2023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贵州定下目标。如今,贵州正奋力谱写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力以赴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以全民健康筑牢共同富裕根基。



4664-3-2黔东(三穗)医疗健.jpg

黔东(三穗)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中心为片区老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4664-3-3猴场镇卫生院科室医.jpg

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卫生院科室医生讨论病案。


4664-3-1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jpg

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手外科专家查房。


(本文图片由省卫健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