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276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2-22

民生保障有底气 发展提速强动力


——省政协委员建言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三


□本报记者  卢星宇


  “‘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越来越好,更好享受了高质量发展成果!”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在今年省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总结2022年“下大力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取得的成绩。

  这份“干货”满满的报告继而提出,今年要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包括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医疗健康服务、做好社会兜底服务工作、完善城市停车位、推动全民健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实现基层消防力量全覆盖、改善提升普通公路本质安全水平。

  迈步新征程,肩负新使命。开启履职之路的新一届省政协委员,以极大的热情、极强的责任感,通过小组讨论、大会发言及提交提案等方式,围绕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的主题,聚焦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献智献策、建言资政,助力让全省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去年4月召开的全省促进居民增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提升整体收入水平,全力促进脱贫人口、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增收。

  类似字眼,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出现,“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成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被列入“十件民生实事”中。

  省委、省政府的目标任务,就是省政协委员履职的方向。为持续助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不少委员积极提交提案、建言献策。

  改善并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乃至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此,民建省委在《关于多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改善推动贵州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中,提出了“推动农民经济组织与经营模式优化;充分发挥要素优势,改进要素报酬模式,综合解决女性就业、乡村养老难题”等建议。

  来自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的省政协委员张瑜,则针对妇女这一重点群体的就业增收问题,提交了《关于提高城乡妇女就业创业的建议》提案。她认为,应根据女性就业特点,突出特色技能培训;鼓励城乡妇女创业,从政策措施上给予帮扶;加大妇女权益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歧视女性行为;破除落后传统观念,提供公平教育机会等。


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提高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为目标,启动实施《贵州省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年)》,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取得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开建、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50个,人均预期寿命达76.02岁等成绩。

  围绕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任务,省政协委员也各有所思、各抒己见。

  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十七组小组讨论中,来自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的省政协委员刘燕提出建议:一是新冠疫情防控相关的药品、医疗设备仍存缺口,应加强供应保障;二是“黔医人才计划”培养的300名骨干人才,在部分培训单位无人管理和培养,有关部门应加强沟通,推动培训真正落地;三是我国呼吸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位居世界第四,应将呼吸慢病纳入乡村签约家庭医生管理范畴,早发现早解决,提高全省人均预期寿命。

  省卫健委制定的《贵州省“十四五”县医院能力提升暨“千县工程”建设方案》明确,我省以县域医疗次中心为抓手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十四五”期间将投入5亿元在现有乡镇卫生院建成10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据此,省政协民革界别在《关于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提案中提出,应充分盘活医疗卫生资源,加快新医院建设进度,建立有激励、有约束的薪酬体系,加强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适时调整、增补药品目录品种等。


构建养老托育服务保障体系


  去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0%,市场主体运营的城市养老床位占比超过60%;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城镇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积极增加普惠性养老和托育服务供给”。

  遵循决策、响应号召,省政协委员立足各自工作领域,为全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出谋划策。

  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十组小组讨论中,来自六盘水市中医院的省政协委员陈华伟,针对如何做好0-3岁托育服务提出建议:一是加强统筹规划促发展,希望省级层面尽快出台《贵州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支持政策清单》等文件,健全相关政策,大力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业发展;二是加强示范引领促发展,从省级层面出台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打造托育服务品牌;三是加强监管服务促发展,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建立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托育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来自安顺市农科院的省政协委员李用奇,则在《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提案中,提出了“进一步推行家庭养老床位等居家养老模式;创办居家养老依托物业、依托家政、依托医疗等各类专业化服务机构;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人才支撑;大力推进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机构建设”等建议。


更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抓手,切实保障文化民生,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充实、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多位省政协委员亦热切关注文化领域,积极撰写提案、建言资政,希望借此增强贵州人民的精神力量。

  来自贵州天羲轩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省政协委员樊小卉,在《关于增加贵州全民健身体育场地的建议》提案中认为,应加快完善全民健身体系,抓好《贵州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落实,大力实施公共体育设施“补短板”行动,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健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提前做好全民健身场地建设用地规划,落实全民健身场地新建或改造闲置厂房等政策,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区、城乡、行业和人群之间均等化。

  “建议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对文艺院团的扶持力度;在扶持的同时适当放宽各类配套措施,通过设置监管部门进行落实监督。”新任省政协委员文仁刚就扶持民族艺术院团、助力文化惠民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常态化组织文艺活动,比如每年举办一届全省性的民族器乐、歌舞等艺术展演,大力营造热烈的文化氛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