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察 纪 事
□廖毅
站在杭州一家高科技公司如梦如幻的展示厅里,一位同伴感慨:“技术的发展颠覆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认知!”
同伴是浙江省贵州商会的一位副会长,他的感慨也是我的感慨。
2022年6月28日,贵阳市市长马宁宇前往正泰集团杭州总部考察,我仅在前期联络过程中传递信息,牵了一下线,随后的事情我便没再参与。但公司相关部门认真对待,做了周密的安排,使考察得以顺利完成。作为“正泰人”,我自己只是尽了一个员工的本分。作为“故乡人”,承蒙领导信任,也只是尽了一个家乡游子力所能及的责任。
与此同时,6月27日,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率队结束了山东、江苏的行程,风尘仆仆奔杭州而来,进行为期两天的参观考察。我则作为“老乡”,有幸受邀参加了李汉宇一行在杭州的活动。
由于诸多原因,近些年来,我与公司之外的链接并不多,像这样正儿八经地参观考察更少,对新技术、新趋势的了解严重脱节。以致一路考察下来,颇有一种“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之感。在浙江大学国际科创中心,面对工作人员津津乐道的微纳技术,我是看不懂也听不懂,任凭对方再三讲解,我也是一脸懵;在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人员展示了智慧交通运行场景,汇报了该公司新锐技术应用后给国内交通安全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充满自信地说:“我们的目标是让交通事故发生率降到零!”这一“宣告”,让我这个曾经短暂做过交通记者,目睹多起交通事故的“老记”大为震撼;富通、海亮两家企业集团,在众多人的印象里,都是作为传统企业存在的。但现场看到的情景,不得不令人惊叹。走完数量扩张的这些企业,早已搭上新兴技术的列车,快速奔走在新时代的轨道上;像浙商联合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这样以资本运作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也早已告别“财大气粗”的资本扩张模式,对项目精准把控,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标的成为他们投资的首选。
不能不多提一下海亮集团,因为我不是第一次接触这家企业。上一次是在2013年5月,那次是随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全国政协常委、时任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南存辉一行考察。关于该公司的农业板块,那时最鲜明的标签是“生态农业”。而他们的教育板块,印象最深的是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学到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而这次,均在前面冠以“智慧”二字。“智慧农业”“智慧教育”,这可不是换个噱头而已,而是赋予了新的内涵,并且有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尤其是他们紧扣国家发展主题,在公司设立专门的“乡村振兴部”,教育则归属“乡村振兴教育项目”,具体规划他们在广大乡村的业务拓展。他们在中西部,包括贵州许多县乡,进行教育赋能的举措,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的意义,决不只是提高一二所中小学校的升学率那么简单,而是当地整个教育观念与教育生态的改变。
这与我在正泰集团的体会是一致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十来年间,正是“温州模式”最为火爆的年代,来自国内外的人群朝圣般地奔赴温州参观取经,“国有看东方,民营看正泰”也是那时各路参观者不约而同的选择。作为公司办公室和宣传部门的一员,我每天差不多都要轮到两次以上的接待任务。而那时公司产业不多、结构也没那么复杂,在日复一日的接待中,我竟然也能对那些非我专业内的低压电器产品如数家珍。曾几何时,正泰的产业结构与产品种类和过去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一云两网”“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数智化”“低碳化”等,成为正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语境。面对当下的各种产品及技术应用场景,我看得似懂非懂,更难说清楚他们内在的关联。因而,每有客人来访,如果不叫上训练有素的专职讲解员或技术专家,我还真不知道如何应付过去。
颠覆我认知的,当然还不止这些。
李汉宇此行,自然肩负着招商引资的使命。在本人的记忆中,贵州因为贫穷落后,过去一提招商引资,很多人的第一念头就是“谁会去啊!”甚至家乡领导到了沿海地区,想召集当地企业家开个座谈会,很多都是能不参会就不参会,勉强参会也是闪烁其辞,能不表态就不表态。可这次我看到的情况是,所到企业都表达了前往贵州发展的强烈意愿,而且许多都已有项目在贵州落地生根。在6月28日举行的2022年贵州面向浙江优强企业招商恳谈会上,许多知名与不知名的企业争相发言,有的汇报在贵州的项目发展情况,有的咨询在贵州的投资政策,以至于会议不得不延长时间,让更多的人得到交流机会。面对热情的企业家们,李汉宇并不是简单一句“欢迎”了之,更没有拍胸脯、打包票式的承诺,而是针对贵州现状和意向投资企业的实际,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这既充分体现了他在商业与经济上的专业度,更是充分体现了他对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使贵州赶上了大数据运用的好机会。“新国发2号文件”的颁布,更使贵州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这是李汉宇此行谈话的“高频词”,也是受访和参会企业家们共同的期待。
我得承认,此行的所见所闻,让本人大开眼界,而在种种新技术面前表现出来的“无知”,也让我有种深深的危机感、紧迫感。
还是那位同伴说得好:“术业有专攻,我们看不懂没关系,但要有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顺应新趋势、尊重新创造的思想和眼光,不做阻碍发展的保守者,争做推动前进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