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委员履职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
——岑巩县政协激活委员主体作用小记
□聂武
“我选第10项,麻烦登记下,谢谢!”
“我选第15项。”
“我选第12项。”
……
近日,岑巩县政协委员微信联络群内热闹非凡,委员们正踊跃地向工作人员反馈自己所选择的协商课题。
为进一步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让委员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岑巩县政协坚持双向发力,着力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有效激发了委员履职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委员履职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
开放议政,履职有广度
今年4月,县政协组织教育界委员和关心关注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委员,开展了区域性高质量教育高地建设调研活动,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上报县委、县政府,引起了县委书记陈正锋高度重视。
陈正锋在调研报告上批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民众需求的“晴雨表”,县政协这份调研报告调研程度深,反映情况实,提出的建议务实管用,针对性和操作性极强,县政府要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县委常委会要专题听取汇报。
按照今年初制定的工作要点和计划,县政协坚持开放协商议政,以清单式罗列了教育、国储林项目、生态渔业、杂稻制种产业发展等涉及经济、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方面的调研协商课题16个,明确了时间和协商方式,并发布到委员联络群,让委员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擅长领域,自主选择协商课题。截至目前,县政协148名委员已自主选择完毕,其中,教育、医疗和产业发展方面的课题颇受委员们关心关注。
培训提升,履职有深度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独到的见解;既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又要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才能撰写出高质量的提案。”县政协副主席吴再宏在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委员培训会上说。
为使新一届政协委员全面深入了解政协工作,系统掌握人民政协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县政协坚持“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培训和协商议政、视察考察、专题调研紧密结合,促进学习培训与委员履职深度融合,切实增强政协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履职本领。
今年以来,县政协围绕统一战线理论、政协履职相关知识和上级会议、文件精神等,先后举办了委员履职专题培训班及学习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等学习培训3期,累计培训委员300余人次。
通过集中培训,使委员视野不断开阔,履职积极性不断提高。今年全会期间,县政协收到提案108件,立案100件,与去年相比,分别上升27%和21%。
制度保障,履职有温度
强化委员服务管理,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制定出台委员履职评价、考核办法——这是县政协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积极探索实践。
今年,县政协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了《政协岑巩县委员会委员履职考核办法》,明确以100分作为基础分,对委员是否积极参加各种会议、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参与视察调研等内容,制定了正向加分和负面扣分的标准。评为优秀委员的,向委员所在单位和在全体会议上通报表扬,同时抄送县委组织部和县委统战部备案;对评定为不称职委员的,将作为决定委员去留的重要依据。
“修订完善该《办法》,旨在促使委员积极履职,减少甚至杜绝委员不主动或不作为的现象。”县政协主席刘文辉如是说。
在县政协十届一次常委会议上,审议通过的不仅有《政协岑巩县委员会委员履职考核办法》,还有《政协第十届岑巩县委员会走访委员工作制度》等6个议事规则和制度。
刘文辉说:“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界,分布各行各业,体现着不同的界别属性,规范和创新委员服务管理,必须找准着力点和服务的关键处。关心关爱政协委员及委员企业,创造良好的履职环境,是县政协服务委员的有力抓手。”
据悉,《政协第十届岑巩县委员会走访委员工作制度》,明确将走访委员列入县政协工作议事日程,要求县政协班子成员及委办主任不定期走访委员,通报县情和了解委员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听取委员及所代表的界别呼声、建议。
今年以来,县政协按照主席、副主席联系常委、界别和乡镇的工作制度,结合县委中心工作和当前开展的“院坝协商”工作,多次组织对委员和委员企业进行走访,累计走访委员企业21家、委员80余人次,协调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11个,收集委员意见建议8条,并及时向县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反馈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