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共享打破医疗“孤岛效应”
——访省政协委员高中毅
人物名片
高中毅 省政协委员,岑巩中意医院名誉院长
□本报记者 万里燕
“2022年,我们站在全新的起点上,祝大家身体健康!”省政协委员、岑巩中意医院名誉院长高中毅在“2022年新年寄语”贺卡上这样写道。守护健康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而作为省政协委员的高中毅,在2022年省两会期间提交的提案《关于全省医疗信息数据共享建设的建议》更是这个初心使命的深入践行。
“一个自称患了急性胃病的男性患者深夜造访急诊室,并自述背部‘像撕裂一样疼痛’。你认为他会是什么病呢?”当记者询问高中毅委员关于提案的出发点时,他没有正面回答,反而对记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记者疑惑的目光下,他笑着解答:在医生通过健康数据了解了患者既往病史(高血压)及用药情况后,诊断为“主动脉夹层”而并非胃病,果断进行了治疗,而这是一个死亡率极高的疾病(24小时内死亡率25%)。“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看出推进医疗信息数据共享建设对守护百姓健康多么关键和重要。”他这样说道。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加快医疗数字化建设被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制定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实施方案,破除信息壁垒,促进数据共享互认。”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数字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医院管理、医保结算、流行病监控体系已实现网络化管理。”高中毅委员说:“但多年来,由于信息化水平不高,医院内信息系统在技术架构、数据结构、存储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医院信息系统中数据孤岛的存在,影响着信息的共享和交互。省级推行医疗数据信息共享,这给基层带来一系列难题。”
“医院的软件系统数量繁多,不同的厂家与软件系统中的数据无法共享融合。”高中毅委员认为目前医疗数据信息共享建设的主要难点之一是县级无力承担动辄上千万的区域平台建设费用。没有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区域医疗信息就不能实现汇聚、共享。而在没有区域平台的条件下,医院要实现与上级数据平台对接的要求,只能通过与相应平台做数据接口的方式打通数据,需要软件厂商提供数据接口支持,进行院内应用环境改造,接口费用十分昂贵。
“例如医保系统、‘黔康码’、出生医学电子证照应用、电子票据系统、电子健康档案等向居民本人开放使用,院内信息系统与公卫系统打通,互联网一期工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平台等工作都需要与医院院内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交互,需要HIS系统做大量接口,评估下来每家医院需要几十万的接口费用。”高中毅委员举例说。
为了打破这种“数据孤岛”现象,高中毅委员建议,建立省级医疗行业共享数据平台,通过建设符合规范的信息系统,加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加强信息部门的力量、统筹管理,将全省医疗及相关行为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覆盖医疗行业全链条,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汇集、管理和使用,推动我省医疗行业数字化建设。
“希望通过我的提案,能够推进省级搭建医疗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使之更好的为基层医疗机构及一线医务工作者服务,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高中毅委员提案的初衷,也是最终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