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0期 本期3064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12-28

舵稳当奋楫 风正好扬帆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曹旸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紧扣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提出“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接续奋斗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总结。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视野宏大、思想深邃、理论丰富、知识全面。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意义,在于认真汲取中共百年党史智慧,深刻认识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要求,凝聚起奋进磅礴力量,坚定信心,增强斗志,自觉投身新时代使命担当。

  

《决议》彰显的中国气派让人自豪

  《决议》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可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典表述。

  中国共产党人既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胸怀天下”是一种深厚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对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决议》深刻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当今世界,世界上仅存5个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中国,坚定地扛起社会主义的大旗,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得很好,而且将继续发展下去,雄辩的事实,再一次有力驳斥了西方一些理论家所谓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的荒谬和狭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惊天动地的奇迹,不是靠侵略、不是靠殖民、不是靠掠夺、不是靠扩张,中国人的血液里没有侵略的基因。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都是靠党领导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不断淬炼出的勇气和力量。

  

《决议》厚植的人民情怀让人温暖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擎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团结带领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图发展,奋力开创幸福美好的生活,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活动的最高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7800字左右的文稿提到“人民”一词就达86次。他多次表示:我常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的根本执政理念。

  中央档案馆有一份珍贵的俄文文献,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之本。这份俄文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清晰地显示,从成立那一刻起,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奋斗史。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论条件多么艰难、环境多么险恶,中国共产党人心里装的始终是人民的利益。

  《决议》指出,坚持人民至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永远不会得逞。

  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决议》蕴涵的忧患意识发人深省

  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共产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要回答好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需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

  《决议》指出,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树欲静而风不止,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前进道路上,各种大风大浪甚至是惊涛骇浪也会席卷而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世界并不太平,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尖锐复杂。最近,一些西方国家再次集体亮出丑恶嘴脸,大搞团团伙伙,联合抵制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我外交部发言人回应:中国原来就没有向相关国家发出邀请,他们的官员来或者不来都一样将看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我们依然自信地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932年只有1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境况,我们有足够的政治定力,难不住、压不垮。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决议》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强调“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是给每一位党员的清醒剂,具有鲜明针对性与重要现实意义。

  

《决议》发出的坚定号召催人奋进

  中共贵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指出,贵州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现出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治国理政的大智慧、运筹帷幄的大担当、不负人民的大情怀,充分展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精神力量。要从贵州百年跟党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踏步前进的生动实践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努力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振奋了贵州上下拼搏进取的激情干劲。

  舵稳当奋楫,风正好扬帆。《决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学以致用,行胜于言。要对全会精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刻认识团结就是力量,为统战工作寻找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尽心竭力。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鼓与呼,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负人民的教育培养,不负党和新时代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