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064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12-28

织造美好生活

  

——榕江县政协委员杨成兰返乡创业纪实

  

□杨文全

 

  一个侗族女子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带着一群妇女纺纱、织布、染布。她的事业干得风生水起,成为家乡乡村振兴的新助力。她就是榕江县政协委员杨成兰。

  

回乡创业

  杨成兰是榕江县栽麻镇丰登村的一位侗族女子,她是丰登村的第一个大学生,2008年在贵州民族大学音乐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又到浙江温州教音乐。

  丰登是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侗寨,民族文化浓郁。杨成兰对家乡的文化无比热爱,在上大学和在外打工期间,大山外的理念和市场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她认为,濒临消失的家乡侗布织造工艺、千年蓝染工艺等,可以作为文化产业来开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她毅然辞去了工作,回到家乡创业。

  2016年3月,杨成兰回到家乡后,重新改造寨中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废旧木棚,建起了纺织和染布作坊。她把家里尘封多年的织布机翻出来,把收来的制作蓝靛(板蓝根)膏的工具摆放在作坊里。农村出一个大学生多不容易,对于她回乡创业,父母很是反对,家里人也不愿意帮助她。杨成兰只能独自一人挖掘和研发侗布的织造工艺和染布工艺。

  侗民生产的布有提花布、色织布等100多个品种,采用当地种植的蓝靛制成蓝靛膏来染色。杨成兰还开发了天然植物红花、栀子、柿子、荷花叶等做染料,采用纯手工生产的棉布产品,工艺精湛、色彩别具一格,具有柔软、透气、吸潮,以及典雅、漂亮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制作衣服、鞋子、手提包的生产商都向她采购布料。

  

带动群众就业

  在外打开了市场,杨成兰想扩大生产。她准备将棉纱分到农户家里生产,但当地的妇女们认为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快,都不愿意。杨成兰仍然没有灰心,她把自己仅有的3万多元积蓄拿出来,先下定金,让农户随便织,不管织成什么样式她都收购。就这样,终于有3名妇女因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同意给她织布。

  既能照顾家里,又有一笔收入,这种两全其美的事在当地也传开了。不久,主动上门来找杨成兰联系干活的人逐渐多起来。杨成兰顺应群众的需求,成立了榕江县倚山人传统织染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群众就业。

  杨成兰的作坊开始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于是,当地政府给予扶持,2018年,财政扶持资金47.8万元,其中:贫困户量化入股资金37.8万元,带动贫困户28户113人,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10万元。她的织染作坊也迁移了地址,扩大了生产规模,添置了配套设备。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进行指导,厂房布局和建设注入民族文化元素,具有观赏性。建成的厂房有纺纱、织布、染布车间,以及产品展示、产品包装、游客接待、办公等区域,具有生产商品布、承接客商染布、供游客体验、学者研学等功能。

  如今,杨成兰的作坊织布车间有织布机16台,主要是供游客参观体验。随着销量的增大,经杨成兰走村串寨发动,栽麻镇丰登、领所、八匡、宰闷,以及往洞镇德桥村牙现等村寨的300多名妇女都把自家的织布机翻出来,加入了织布行业。有的家庭有两个人参与织布,缺织布机,杨成兰就收购织布机送给她们。由倚山人传统织染农民专业合作社打样,妇女们按打样的标准居家生产,织出的布匹合作社负责收购。

  居家织布的妇女们农忙时从事农业劳动,农闲时就在家里织布,每人每月织布收入在1500元至1800元。在厂子长期上班的有13个女职工,每人月工资3000多元,有的经常加班,收入高的月工资达到8000多元。

  

彰显社会担当

  在杨成兰的工厂,每天都有收购来的货物或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去的产品。今年11月11日,笔者采访时看到,工人杨秋云在产品包装房,按照订单将产品打包,通过物流发往福建、北京、上海、云南等省市,发出的货有布匹和彩色纱线。这一早上,她共发了26单。今年,合作社发出去的货物共有4000多单,销售布匹达6万多米,还销售彩色纱线等纺织品。

  工厂织布用的棉花和纱线是外购,当地农民就在自留地里种上了棉花,直接纺成纱或织成布卖给合作社;工厂仅有的供游客观赏体验的3亩蓝靛种植基地,生产的蓝靛膏满足不了需要,丰登、栽麻等村村民就扩大蓝靛种植面积,不仅能卖给合作社,而且吸引了药材厂商前来收购,增加收入的同时,栽麻镇的蓝靛产业也在逐渐形成规模。

  杨成兰的产业吸引了许多游客来到地里学习种棉花、采蓝靛,学纺纱、织布、染布,学做侗族特色小吃……实现了观田园风光,赏侗族风情。

  杨成兰还经常帮助困难群众。丰登村乃杨胜(侗语,杨胜的妈妈),因父母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又要看管小孩子,不能出远门。她想参加织布增加家庭收入,但又不会织。得知乃杨胜的情况后,杨成兰把她招进厂,并在乃杨胜当学徒时,就给她发工资。乃杨胜非常感动,刻苦学习,不久就成了技术能手。乃杨胜对杨成兰说:“感谢你帮助了我。以前意识不到,家里有老人、孩子又小,外出打工去去来来的,根本挣不得钱。”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杨成兰敢想敢干,在家乡施展她的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她将继续书写人生奋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