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记录多彩贵州灵山秀水
——记《梵天净土》拍摄者何雄周
何雄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69年出生于广东, 2001年因爱好摄影,恋上多彩的贵州而举家定居贵阳。曾任贵州省旅游局签约摄影师,曾获贵州省摄影“十杰”荣誉。他多年来潜心研究和挖掘贵州酒文化与茶文化,以致力于弘扬贵州地标文化为己任,希望用影像的方式抢救和宣传贵州的文化遗产,让世人了解贵州。
□文/詹大方 图/何雄周
何雄周原是广东顺德人,因喜贵州的灵山秀水,遂在贵州定居下来,夫妻二人靠卖小家电维持生计。2006年的一次梵净山之行,让他与梵天净土结下了一生之缘。他用十余年时间拍摄了《梵天净土》照片以及视频集,贵州省文化艺术联合会原主席、贵州省文史馆原馆长顾久先生看后写道:“若梵净山有知,当视雄周先生及所有热爱他的读者为知己。”这是近年来对所有描写梵净山的文化产品的最高评价。
从2006年到2019年,寒来暑往,何雄周无数次往返梵净山。有时刚从山头下到山底,天气突变,为了能一瞥佛山仙姿,他顾不上吃顿热饭又马上返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仅仅是在大小金顶,他拍到的佛光,就有10次之多,而很多登山人,一生也未必能遇上一次佛光。在梵净山1.8万平方公里、八县两区范围内大山之中寻找消失以及正在消失的四十八脚庵散落的历史碎片,背着几十斤重的器材,没有坚韧的毅力,没有虔诚的心态,很难做到。十年,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心力和体力,所以他拍摄梵净山的照片及视频,堪称完美。
一年有四季,四季不同天。何雄周镜头里四季的梵净山,总是与众不同。十年的云海、瀑布、佛光、日出日落、名胜古刹、一山一树,《梵天净土》让人领略到这座仙山的至善至美。就是金顶上的释迦殿和弥勒殿,他都要选择不同时段来拍摄。他拍植物“活化石”珙桐,步行几十公里深入原始森林,从花苞拍到花开,不知道守候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技术上,他镜头下的梵净山,无任何修饰,纯之又纯,是研究梵净山最真实的科学教材。
谈何雄周,还必须提到何雄周背后的女人。这就是他的妻子陈雪芳——一个默默无闻跟随丈夫吃苦受累的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即使不靠男人吃饭也不会和你风餐露宿,这是大多数女人对婚姻的基本要求。何雄周娶到的女人却就是这么一个愿意和他风餐露宿的人。关掉维持生计的五金店,买好十天半月的饼干方便面,背上背包,跟着丈夫跋涉在梵净山崇山密林间。进山干净整洁,出山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这是一个看到都要让人落泪的女人!我听说过80年前,胡适先生疏于妻子,最终江冬秀却成为了一代国学大师。没想到灯红酒绿的现代,陈雪芳却用青春陪伴了丈夫钟爱的事业——拍摄出版《梵天净土》,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女人。
《梵天净土》图书上下两册,大16开800多页,视频180分钟,是真正的鸿篇巨制。
皇天不负有心人,也因为此,这本书获得了2019年贵州省出版基金及贵州省孔学堂发展基金会的资助,成为了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梵天净土》摄影集已经出版,大型纪录片《梵天净土》也将亮相世界。这既是何雄周对自己多年摄影之路的一个小总结和回顾,也是自己给第二故乡——贵州梵净山留下的一份礼物。
何雄周用十余年时间打造的这份礼物,将成为人们观赏、了解、研究这片“人类生物圈”最直观、最详实的文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