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贵州境内的剿匪斗争
□罗登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笔者根据有关历史文献及解放初期曾经在贵州工作,并亲自指挥、参与贵州剿匪斗争的老同志的回忆录,撰写本文,与读者共勉。
据《百年档案记贵阳》记载:解放初期,贵州境内匪患十分猖獗。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二野五兵团主力在完成川、滇作战后,针对贵州的匪患,抽调部分部队回师贵州,清除匪患。
1950年1月至4月,贵州省军区、省委分别发布了关于剿匪斗争的指示;7月,成立了贵州省剿匪委员会,统一领导全省剿匪斗争。1951年5月中旬,先后解放了册亨、望谟、罗甸三县,取得了剿匪斗争的决定性胜利,贵州全省宣布全部解放。
遵义地区剿匪情况。原遵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陈璞如在《回忆解放革命历史名城遵义》一文中记载:1950年1月14日,五兵团杨勇司令员在参加成都战役后,率兵团指挥机关归来,途经遵义县刀靶水时遭匪伏击。杨司令员亲自指挥回击,将匪击溃。2月,我西南军区七十二辆卡车,满载粮食、服装等物资,进入松坎“九盘子”,遭到“川黔边区反共救国军游击第四纵队副司令”张华清匪部一千多人的伏击与拦截。省军区尹先炳副司令员组织押车战士奋勇还击,驻松坎的杨秀云机炮连火速赶到增援。土匪系乌合之众,遂四散逃窜,击伤击毙土匪几十人。
1950年3月18日,中央发出了关于剿匪与建立革命秩序的指示,规定了“军事进剿、政治攻势、发动群众”三者相结合的方针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具体政策,号召新解放区的军民立刻转入剿匪斗争。西南局及时指示我们:“西南封建势力原封未动,剿匪已成为西南全面的中心任务,不剿灭土匪,一切无从着手,迅速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是广大群众最迫切的要求,也是各个阶层人士所热烈拥护的,要求西南全党全军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剿匪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把剿匪斗争当作解放大西南的第二战役来打。”
根据党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五兵团十六军回到遵义后,根据敌情重新部署,有重点地集中兵力对残匪进行围剿、追剿,如有匪情,不受县界、省界的限制,跟踪追击,一追到底。从1950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贵州军区部署了瓮安、余庆、湄潭三县交界匪区的铁壁合围,活捉了匪三二九部队野战副司令王福堂。7月10日合围胜利结束,歼匪王福堂以下3172名。从此,各地残余匪徒惶恐逃窜。下半年,又彻底消灭了史肇周、蔡世康等匪特武装3500名,收复了道真、正安、务川。11月5日,黔东北合围结束,剿匪工作在遵义地区取得全面胜利。
黔南地区剿匪情况。原独山地委副书记金风同志在《回顾黔南的解放》一文中记载:由于都匀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控制黔南、黔中的军事要地,因此,解放后,上级决定将地委、专署机关及五十一师师部设于都匀,随后又成立了军分区。在名称上暂时沿用独山专区的惯称,至1952年才改称都匀专区。
黔南地区的匪患猖獗,是国民党反动派按照其“应变计划”加以组织和部署的。1950年春,黔南地区的主要股匪有:盘踞在都匀、贵定交界处的“黔南保安部队”王仲书部,“中国人民自救军”王仲三部,“都贵麻反共集团军”潘志平部;盘踞在平塘、独山一带的“黔桂边区国民党讨共救国军”王志诚部,“黔南游击军”黎方蔚部,“黔东南绥靖区”都堪部,“黔桂边区反共救国军第四纵队”赵达之部;盘踞在平越(今福泉)地区的“中国反共军西南第一游击军”戴树奇部;盘踞在荔波的“中国人民反共救国军黔桂边区”陈与参部;以及盘踞在黎平、从江、榕江三县的“湘桂黔边区民众自卫救国军”杨锦标部等。
1950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西南局的指示,中共贵州省委召开了扩大会议,确定剿匪为中心任务,并决定实行“野战军地方化,领导一元化”的方针,会议要求全省党政军民全力参加和支援剿匪斗争。会议还决定集中全省的机动部队组成了东、西两个集团,采取铁壁合围战术进行重兵进剿。
1950年6月,贵州军区东集团剿匪部队在黔南、遵义两地区交界处,组织了瓮安、余庆、湄潭铁壁合围战役。剿匪部队首先拉开大网从四面八方将这一地区严密包围,主力部队向匪部盘踞的中心据点突袭,将匪部击溃后,又分兵三百二十路四处搜山、兜捕溃散匪众。这是贵州省内首次铁壁合围战役,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1950年10月,东集团又组织了都匀、贵定、麻江合围,歼灭潘治平匪部6000多人。12月,组织都匀、独山合围,歼灭蒙永奎匪部3900多人;接着,又组织了惠水、大塘、通州合围,歼灭王志诚匪部7000余人;同时,又举行了黎平、从江、榕江合围,歼灭石竹修匪部5000余人。1951年1月,组织了荔波合围,全歼陈与参匪部8000余人。3月,罗甸合围,全歼陈秀清匪部1000多人,解放了罗甸县城。
黔南地区的剿匪斗争是从1950年1月开始的,至1951年7月结束。据独山军分区统计:我解放军剿匪作战共900多次,歼匪30600余人,缴获各种炮50余门,轻重机枪180余挺,长短枪17000余支。
在黔南地区一年多的剿匪斗争中,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扬我军不怕牺牲、英勇奋斗、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在各处的战场上歼灭了土匪的主力,使土匪闻风丧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还一身兼任了战斗员、工作员、宣传员,在战斗的间隙中,大力向群众宣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种田、收谷、砍柴、挑水,全心全意地为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而勤恳地服务,不愧为人民优秀的子弟兵。
黔东南地区剿匪情况。据原十八兵团六十二军第一八六师政委胡立声《回顾一八六师在贵州的剿匪斗争》一文中记载:黔东南大匪首谢世钦,自封“黔东南绥靖总司令”,1950年4月间盘踞于雷山县城,至8月中,由原率之一个团为基础,大肆抓丁征兵、收罗该区之股匪、散兵、乡保甲长等,共组成十二个纵队,约15000余人,分布于黔东南大部地区。该匪通过国民党特务机关安插在黔东南并委任为“西南人民反共突击军总指挥兼保密局驻西南区军事专员”的柏家华直接和台湾匪特保持联络。谢世钦亲率匪司令部和警卫营等五百余人驻在雷山县城内,在雷山县境内安排了九个纵队共7500余人驻扎,四处活动,派粮派款,掳掠烧杀,无恶不作,为黔东南人民所深恶痛绝。
师党委经过认真分析,制定了铁壁合围计划,发布铁壁合围命令。命令各部对雷山形成一个方圆600余里的铁壁包围圈,各部共分成90余路,同时向雷山方向开展梳篦式的压缩搜剿。这次合围,历时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计歼灭大匪首谢世钦以下7459名,缴获轻重机枪26挺,步马枪2044支,自动枪、卡宾枪、短枪73支。小炮2门、电台3部、战马29匹及其他军用物资一批。整个雷山、台拱地区,股匪基本歼灭,散匪基本肃清,群众初步发动,社会秩序逐渐稳定。1950年10月17日,雷山县召开了万人大会,庆祝雷山合围大捷,公审处决大匪首谢世钦。这次合围,得到了贵州军区首长发布通令表彰。
雷山铁壁合围胜利结束后,11月5日,一八六师乘胜出击,紧接着开展剑河、朗洞地区的进剿合围作战。剑河、郎洞的进剿合围,吸取了雷山合围的成功经验,于5日开始部署,7日即构成约700里的铁壁合围封锁网。重点围剿黔东南丹寨、雷山、三穗、台江、榕江五县总指挥杨体仁匪部。这次合围,经过连续7天的进剿、奔袭、战斗,歼匪支队长王克明以下1380人。师直侦察部队直奔匪首杨体仁的老巢——南哨和郎哨,深入匪穴,一举活捉黔东南五县总指挥杨体仁。剑河、郎洞合围,历时25天,共歼匪首杨体仁以下6222人。
剑河、郎洞合围结束后,为了彻底肃清黔东南地区匪患,部队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经过短短五天的休整总结,于12月5 日,又部署并开展了黔东南地区剿匪的最后一役——黎平、从江、榕江三县中间地区的合围驻剿。这次合围驻剿,以歼灭湘、黔、桂边区民众自卫救国军副司令石竹修为重点,以合围驻剿、发动群众为手段,在三县广大地区组织群众,开展政治攻势,肃清匪特。12月31日,黎平、从江、榕江三县中间地区合围作战圆满结束。计歼匪首石竹修以下5411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
1951年2月26日,一八六师胜利结束了在黔东南雷山、台拱(今台江)、剑河、黎平、从江、榕江六个县的剿匪和发动群众任务。黔东南剿匪,历时6个月余,大小战斗110余次,共歼大队长以上匪首2219名,歼匪谢世钦、柏家华、杨体仁、石竹修、万超、石凯以下31168名。在发动群众方面,剿匪期间,全师官兵帮助群众挑谷、挑水58645担,宣传群众70000余次,约16万人。写宣传标语92000多条,发放宣传品87900余件。召开农代会1300余次,发展农民协会会员238000余人,发展自卫队员256300余人。
贵阳地区剿匪情况。1950年3月,大匪首曹绍华与其“反共救国军第十四团”团长帅松民、匪独立团团长陈建侯带领匪众三次攻打花溪区人民政府,企图打下花溪后进攻贵阳,遭到我人民解放军痛击,帅松民被击毙。帅、陈两个匪团在攻打花溪惨遭失败后,其骨干分子一部分逃窜到惠水,一部分潜藏在花溪孟关乡境内与人民为敌。匪营长黄盖忠、白兴成等纠集残匪在孟关乡的王土、蔡冲一带山区杀人、抢劫,活动十分猖狂。一度使孟关至贵阳的交通被阻,社会秩序混乱。
武工队进驻孟关后,在区委的领导下,通过组织军事清剿,打击小股土匪的破坏活动;发动群众,清查暗藏的土匪骨干分子,消除隐患;开展政治攻势,争取一般匪众弃暗投明,净化村寨。在党的政策的感召下,投诚自首的匪团长以下骨干分子有36人,一般土匪785人,交出长短枪70支、手榴弹43枚、子弹5000发、刺刀7把、马刀24把。有效地消除了这片地区的匪患,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1950年2月24日,解放军二野第17军49师炮兵营30余名战士,奉命到今观山湖区朱昌镇征粮,遭到盘踞在朱昌境内股匪杨江200余人在位于倒岩塘一带的袭击,10余人突围,18人壮烈牺牲。
1950年3月7日,匪首曹绍华、杨江、麻幺弟、黄俊明等纠集匪众1000余人,包围了朱昌堡。当时驻朱昌堡的是解放军二野五兵团17军138团1营3个连和公安大队警卫团的一个连。敌我双方相持一周后,为了摆脱土匪的纠缠,经贵筑县领导与驻军部队领导研究决定,由县委组织部长李永成率138团的一个连及公安大队警卫连向贵阳方向突围,并将抓获的俘虏带到贵筑县委驻地花溪审讯。此次突围,共击伤击毙土匪100余人,狠狠打击了土匪的嚣张气焰。在这次突围战斗中,14名解放军指战员光荣牺牲。
1950年9月,曹绍华竟公然叫嚣要攻打平坝县,此后,他下令旗下各匪部在全省各地发动叛乱,在短时间内攻打乡镇县城多达数百次。鉴于曹绍华匪部的猖獗,西南军区首长下定决心要剿灭这股匪患。此后,西南军区调集三个主力团的部队,在曹绍华匪部活跃的六个县构筑了一千公里的包围圈,将曹绍华匪部团团围住。此后,解放军部队逐步缩小包围圈,最终将曹绍华等人包围在斗篷冲一带并抓获,就这样,这个不可一世的匪首终于沦为了俘虏。此后,曹绍华被押往贵阳召开万人公审大会,并被公审枪决。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匪首,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1950年9月27日,我军解放了被土匪占领的正安县城,图为县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