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4期 本期2992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8-12

抓细抓小 应对疫情大考

 

□周慧虹

 

  近段时间,防疫抗疫形势再度吃紧。全国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态势。截至8月4日9时,有17个省份报告现有本土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全国现有中高风险地区144个,为常态化防控以来最多。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紧迫,然而从日常观察以及媒体曝光的情况来看,仍有一些地方、人员心存侥幸,掉以轻心,在落实疫情防控举措方面马马虎虎。比如,在车站购票窗口,“一米线”形同虚设;在影院剧场,一些观众过了“关卡”就摘口罩;在商场酒店,未对过往顾客挨个测温验码,提示佩戴口罩;尤其奇葩的是,有的地方超市的消毒记录居然“早产”,日常消毒流于形式……

  无论如何,疫情防控马虎不得。从最新一波疫情的发生和扩散过程看,防疫抗疫正面临着新的大考。不断变异的病毒变种,让以往疫情防控所取得的成果经受着更严峻的考验,也使疫情防控常态化与生产生活常态化之间的平衡,存在着不断变化甚至被打破的可能。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诚若逆水行舟、滴水穿石,容不得丝毫松懈,来不得半点虚假。

  事实上,从当初的疫情露头蔓延,到后来疫情防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我国自上而下基本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疫情防控体系,建立起相应的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如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能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一丝不苟遵规守纪,扎扎实实抓好落实。那么,很大程度上能够及时堵塞“蚁穴”,努力做到防患未然。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据权威部门的通报和专家的解释,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疫情反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思想上出现了松懈,防控措施上出现了放松,应该遵循的管理制度、管控流程未得以严格遵循,以致应该被发现的病例没有被及时发现。

  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需要各地汲取教训,亡羊补牢,从平时做起,由细节入手,扎牢疫情防控的篱笆。像上述疫情防控当中存在的该消毒而不消毒、该测温验码而不测温验码、该佩戴口罩而不佩戴等问题,看虽无伤大碍,实则养痈贻患,对之,绝不能听之任之。

  8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责任感,紧急动员、紧急行动起来,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落实“四早”要求和“四方责任”,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也表示,要从严从快推进新发现感染者区域协查,做好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防止疫情扩散;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积极接种疫苗。

  为此,各地除了要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面”上积极营造良好的疫情防控氛围之外,尤须抓细抓小。疫情防控部门要持续加大对关键场所排查力度,对于排查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及时予以公布,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鉴于疫情防控点多面广,仅凭疫情防控职能部门之力有些勉为其难的实际状况,各地不妨借鉴社会治理当中的“微治理”创新之举,想方设法引导社区居民组建“微组织”、开展“微服务”、实行“微管理”,并且,结合疫情防控所需改进和推动“微治理”活动扩面增容,聚“微治”成“大治”,积“小安”成“大安”,从而以更高的行政技巧和治理能力,着力打赢新一轮的疫情防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