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谱新章
——观看七一盛典感想
□郭 振
一艘红船从南湖出发,经过百年的航行,在壮阔的历史时空中劈波斩浪,带领中国人民进入了全面小康的发展新阶段,百年风华正茂,七一盛典庄严而神圣,热情且自豪。
回首百年中国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剪断专制政治的辫子、结束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赶走侵略者推进民族独立步伐,实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转型,使国家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受尽凌辱、人民没有尊严、千年文明失去色泽的近代社会,跨入社会主义——人类发展的新境界。这一历史性跨越,是无数先烈前赴后继为之付出生命代价换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奋力拼搏奋争来的。历史带走苦难带走屈辱带走国不像国家不像家的混乱局面,留下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的建党精神,成为克服根据地困难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生死考验的精神力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遭遇挫折自我调整的精神资源,成为改革开放遭遇西方国家集体围堵自力更生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内生动力,成为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党的统一战线最重要的理论来源和力量源泉。
民盟诞生于山河破碎、人民蒙羞的抗日战争烽烟中,作为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政党,他们在历经抗争却报国无门、全力以赴却看不见祖国未来而结社组党之日起,就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面对内忧外患的祖国并在并纾解民瘼中积极作为。“士志于道”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崇尚自由、爱好和平,鲜少参与政治纷争,“结党营私”是他们对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鄙视和厌恶。但是遭遇国破家亡身无立锥之时,他们同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正如叶圣陶、郭绍虞先生在李闻血案发生后所撰挽联:“生命不足重,妻子不足恋,刀锯不足畏,所争者真民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民盟先辈们追求真理、为国家献身的真实写照。他们参与旧政协并奔走呼告相抗争,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参与《共同纲领》的制定,他们践行着为“国家之上、人民至上”“对外抗战、对内建设”“厉行法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及身体之自由”的结盟初衷,并为之不惜牺牲一切,而这些散碎在历史时空中的文献,正与青年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富强、民主复兴的初心使命相一致。民盟先贤们经历了各种考验、挫折,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后,自觉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与共产党一道栉风沐雨、共建伟业,持节之志再无相异。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幸见证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践者、参与者何其荣光。作为盟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民盟成立80之周年之际,回望历史,在历史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在历史中看清多党合作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要在贵州各级民盟组织正在开展的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暨“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中把工作实践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在结合工作实践和自我教育中学深、悟透、做实,不断提升自己政治领悟能力、政治判断能力和政治执行能力,看清历史、找准方位、不忘合作初心,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与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紧紧围绕我省“一二三四”发展总体思路,认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建诤言、建真言,在服务社会中多补台、出实招,在正抓实干中做表率、走前列。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只有以时不我待的奋争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工作方法,努力提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方能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