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先民对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13篇《杀青》中,有关于纸料、竹纸、皮纸的记载。用毛竹造纸则是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历史。
笔者走访了许多当地老人,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根据当地老人口碑和文献资料推断,用竹子作原料进行的古法造纸工艺,仅是岑巩当地黄姓侗族一脉所传,是在中国传统造纸术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一古老的造纸工艺已在当地传承了20余代400多年。
侗寨百年火纸“香”
□文\图 张维军
龙鳌河是著名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流经岑巩县的凯本、羊桥、水尾三个乡镇。
龙鳌河开发较早,明朝初年,官府开始组织力量疏理河道通航,商船往来于洪江洞庭,黔山楚地,货通有无,打破了龙鳌河峡谷两岸的千年闭塞和冷清。
明清及民国时期,龙鳌河水利交通变得十分便利,商贾云集,人来船往,是岑巩及古思州的交通要道,思州政治、经济、文化也得到繁荣发展。由于当地庵堂寺庙多,民俗文化活动繁盛,如思州扽锣、傩技傩戏、祭祖还愿等表演活动中,都需要用到大量火纸,因此火纸技艺传承及产业发展空前兴旺起来。
如今,仅在水尾镇烂褥河村的120多户黄姓居民中,就有90多户开窑造纸,火纸的销量仍在增加。烂褥河是岑巩县境内最集中和规模最大的古法火纸生产地。
烂缛河的黄姓侗族民众是于400多年前,带着古老的造纸技艺,从湖南靖县沿着龙鳌河迁徙到此定居的。他们在沿河两岸广植阳山竹(当地又叫棉竹),开挖土窑,搭建简易作坊,开始从事火纸生产。黄氏古法造纸一直生意兴隆,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和安稳的生活。加上造纸技艺的保守传承,烂缛河一带的黄氏居民一直是岑巩境地古法造纸的主要传承人和生产者。
黄氏古法火纸传承人黄贵成说,火纸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阳山竹,辅助原料有石灰、烧碱和纸药。从砍竹到产出火纸成品,要经过砍竹、晒竹、浸沤、蒸煮、制浆、舀纸、榨晒等72道复杂的工序,历经55天才能完成。所有竹子都能用来作为生产火纸的原材料,但用阳山竹生产出的火纸具有纸质较白,质地柔软、绵薄、清香、韧性强的特点。因此,放眼龙鳌河两岸,不管是山坡、山谷,还是悬崖,全被青翠柔美的阳山竹林包拥着,与青碧如玉的峡谷河流浑然一体,成为赏心悦目的一道清凉美景。
村民黄秀前说,前几年,火纸市场需求增大,价格猛增,1捆(每10张为1贴,每10贴为1刀,每10刀为1捆)纸可卖到150多元,每人每天多的可生产3捆,火纸生产成为当地令人羡慕的脱贫致富产业,许多村民都放弃了外出打工,在家从事生产。火纸技艺及产业一度传承发展到烂缛河以外龙鳌河沿岸的长坪、白水及羊桥的龙统等所有侗族村寨。火纸成了抢手货,曾畅销到湖南新晃、玉屏一带,通常有湖南客商自己上门收购。许多村民依靠火纸生产致富,纷纷建起了小康房,购买了家电和轿车,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这几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火纸生产出现机械化,古法手工火纸生产受到很大冲击。在当地,机械火纸上市,1捆纸只卖30元到40元,古法火纸价格出现了断崖式暴跌,每捆从150多元降到70多元,影响到了古法火纸生产的积极性。黄秀前说,烂缛河、白水、长坪几个村三分之一的主要劳动力还是选择了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古法火纸生产的主要是老弱病残,但沿河两岸仍然还有1000多人在生产,手工作坊还有100多处。
黄秀前就是留守古法火纸生产的劳动力之一。他说,从目前来看,古法火纸生产仍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和脱贫致富的好产业,他自己每年从事火纸生产都能获得六、七万元的收入,他衷心感谢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这份文化遗产,他将一直坚持下去,并将技艺传之后代。
黄贵成说,目前手工火纸市场受机器生产冲击很大,前景堪忧,县非遗部门曾组织年轻一代的传承人去丹寨县石桥村考察,想冲出一条生产高端书画用纸的市场路子来,但没有成功。
在过去,黄氏侗族生产的手工火纸,质量上乘,不仅用于祭祀,还广泛用于官方和民间的书写,如思州民间发现的大量契约文书,纸张全部用的是火纸,存放几百年的文书纸质完好,竹子的清香依旧,字迹、印章色泽如新,说明岑巩火纸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改良,发掘高端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造福于民。
黄贵成认为,黄氏一族的火纸生产改良,难在一张“帘”上,黄氏侗族传承生产了几百年火纸,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黄氏用来舀纸的竹帘,自古以来都是依靠外人提供。竹帘是舀纸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关键工具,制作帘子也有72道工序,光削竹篾条就有10多道,每根竹篾条直径只有0.2厘米,甚至更精细,一般人是掌握不了的。几百年来,黄氏侗族一直在请四川的刘氏师傅做竹帘,刘氏对制帘技艺保密森严,不肯外传,黄氏及岑巩境内,至今没有一人能够掌握到这一技术,全靠付出昂贵的价格从外地购买。因此,要想改良当地的古法火纸生产技艺,首先得从制作竹帘的关键技术上获得突破。
黄贵成说,如今侗寨黄氏正在抱团生产闯市场,积极寻求专家的技术指导和帮助,相信不久的将来,能够在技术上获得突破,开发出高端产品,找到新的市场,让家族技艺绵延不绝,永远造福子孙后代。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烂缛河美丽的火纸生产环境
晒竹
村民正在手工造纸
用火纸书写的岑巩古代契约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