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件有落实 事事有回音
——汇川区政协社情民意工作小记
□ 卢世敏
“被阻多年的道路终于可以通行了,我们现在出行也方便了。”汇川区董公寺街道北关社区的张大妈满意地说。
汇川区董公寺海龙屯路(原210国道)遵义职校段工程于2016年开始半封闭施工,2018年因故停工后,形成只能单向通行的“断头路”,导致沿线居民出行只能辗转绕行。
如何解决这个事关董公寺街道北关社区400余户居民和遵义职校3200余名师生出行的问题,区政协委员、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胡俊一直为之所扰。今年8月,胡俊向区政协提交了题为《解决遵义职校与珍酒路段道路不畅通,方便学生、周边居民通行》的社情民意。
区政协收到胡俊委员的社情民意后,随即组织董公寺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相关负责人、区政协委员前往调研。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区政协搭建协商平台,协调相关业主单位、部门、居民和师生代表共同研究解决办法,最后决定由道路建设业主单位出资34万元对道路进行平整和修缮,附近居民和学校师生配合做好该路段管护和卫生保洁。至此,这个困扰北关社区居民和职校师生出行难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社情民意反映是发挥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形式。汇川区政协在推动社情民意解决过程中,精准把握“市县政协主要工作是协商”的性质定位,注重搭建协商平台,推动社情民意反映的各项民生问题通过协商方式迅速得以解决,充分彰显了社情民意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连心桥作用。
前段时间,困扰汇川区团泽镇和平村的一大难题,也是通过政协委员社情民意反映得以解决。
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产业革命,团泽镇和平村实施黄金茶种植项目5000亩,采取“大户示范带动”与“股份合作抱团发展”模式,带动全村420名村民利用土坡耕地、荒山改造等方式发展茶产业,预计今年产值达1200万元,可实现人均年收入16000元以上。今年5月,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到团泽镇开展脱贫攻坚和企业复工复产调研时了解到,茶厂基地变压器远达不到用电要求,制茶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无法生产高质量成品茶,影响村民收入。
区政协现场与团泽镇政协工作联络组、政协委员、村民群众一起商量,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后,区政协委员肖永伟撰写并提交了相关社情民意。团泽镇政协工作联络组及时向团泽镇党委汇报,组建工作专班推动工作落地落实,迅速与市郊供电局和和平村村民一起商量解决用电难题,决定对茶厂线路进行扩延,立杆22基,架设线路1.3公里,安装315KVA变压器一台,切实解决了制茶设备无法运转的难题。
区政协还注重发挥政协组织、镇(街)政协工作联络组、社区政协委员联络站阵地优势,引导政协委员走进基层、鼓励政协委员发现问题,形成社情民意,推动问题迅速解决。
社情民意篇幅短小,但发挥的作用非常大。随着社情民意反映在解决民生实事、治理难事中作用越来越凸显,怎样解决线下收集渠道单一、互动缓慢等问题,成为区政协推动社情民意反映再迈新台阶的突破点。
2019年7月,微信小程序“遵义市汇川区政协履职服务系统”投入运行,在手机中打开该小程序,“社情民意”版块清晰醒目。通过这个履职系统,政协委员可以随时反映社情民意。自投运以来,共收集社情民意17条,采取领导督办、现场督办、电话督办等形式协商监督,实现社情民意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前几天我在‘履职服务小程序’上反映了社情民意,没多久莲花山公园公厕的卫生问题就解决了。”区政协委员谢臻臻说,打开手机,一段简短的文字、配上几张图片,就可以反映社情民意,非常方便快捷。
据了解,近三年来,区政协共编发《社情民意反映》24期164条,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500余万元,促成一批民生问题通过“小资金”得到“大改善”,使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