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1期 本期2828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10-15

幸福的歌声飞山外

 

□李万军

 

  苗族,是一个热爱唱歌的民族,在六枝特区梭戛乡高兴村的山间、田野随处都可以听到“长角苗”的歌声,从歌声可以感受到“长角苗”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的变化。

 

“如今日子变了样,我们时刻把您记”

  梭戛,位于贵州六枝北部,一个回族、苗族、彝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在该乡西北角的崇山峻岭之中,与毕节市织金县交界的斜坡上,有一个村叫高兴村,村里所辖的陇戛、小坝田、高兴寨、补空4个村民组的419户2585人全是长角苗(苗族中的一个分支,因其独特的长角发式而得名)。

  马鞍山,山形酷似马鞍,马鞍山的一面是高兴村,另一面是织金县的阿弓镇。这里海拔最低1600米,最高达2200米。高兴村的4个村民组,都居住在马鞍山,村民从马鞍山的腹部一直居住到马鞍山的背脊,这里从下到上怪石嶙峋,郁郁葱葱的森林把村寨掩藏其中。

  “这里到乡里的直线距离约4公里左右,但要到乡里赶集,需要在山石旮旯的路上走上两个来小时。村子不通路,也不通电、不通水。吃水要翻山越岭两公里到山腰的烂田坝去背,由于与乡里另外一个村共用一口井,两个村群众因为争水发生争吵的事时有发生。村民们大多住的是土墙茅草房,床上铺的是草席子,盖的是破棉被,吃的是洋芋和包谷。1992年,高兴村陇戛寨村民杨红祥准备盖平房,因为不通公路,杨红祥硬是找了五六匹马,驮了半个月的沙和水泥、钢筋。贫穷、落后,卫生环境差,高兴村群众长期生活在封闭的大山里,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只有夜晚时常飘荡出的歌声,倾吐着心中的幽怨,满是感伤和低沉:‘哥哥你是那林中的山鹰,何时驮着我这只山雀飞越,山外的世界不知有多精彩,我愿意和你飞到天边朝夕相随……’”回忆起曾经的岁月,高兴村党支部书记王兴洪满是感慨。

  如今,宽阔的柏油路一直从乡里通往高兴村寨门,从寨门到梭戛博物馆是铺满青石板的步行小道,在进寨门前往博物馆的小广场边上,有一间100来平方米的贵州六枝特区民族手工艺展示平台,里面的货柜上摆满了苗族刺绣产品,前来旅游的客人都会买上一件欣赏留念。

  展示平台的主人就是王兴洪。在高兴村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王兴洪经常肩挎一个布包,里面装着手电筒、雨伞、笔记本,每天走村串户,早出晚归,一方面是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政策,另一方面是指导村民们刺绣。

  看到村民们一天天好起来的日子,归家途中,王兴洪会不由自主地哼起自编的曲子:“共产党是咱们的大恩人,为了我们的生活操碎了心,如今日子变了样,我们时刻把您记……”

  空灵的歌声道出山里人对新生活的向往。

 

“如今迈步小康脸荣光……”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高兴村迎来了开创美好生活的曙光。

  1994年,高兴村开始修建到乡里的公路,那时政府只提供炸药,修路全靠群众投工投劳。听说要修公路,村民们很高兴,每个村民小组都积极编入工作队,各司其职。为了早日把路修通,村民之间展开了修路竞赛,大家一大早就上工地,一直干到看不见太阳才收工回家。他们逢土挖泥,遇山炸石,历经数月奋战,终于修通了毛路。

  高兴村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它开启了高兴村与山外世界的连接之旅。1998年10月,生态博物馆建成开馆后,便揭开了高兴村长角苗文化的神秘面纱,吸引了各方游客前来旅游考察。

  此后,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三级政府部门选派党建扶贫工作队进驻梭戛乡重点帮扶高兴村,高兴村开始了决战脱贫的奋斗历程。

  王兴洪介绍说,1997年高兴村开始栽电线杆拉电线,1998年陇戛村民组通电,1999年其他三个村民组也相继用上了电灯,村民们告别了用煤油、松脂、亮蒿照明的历史。

  王兴洪回忆说:“刚通电那晚上,好多村民都不愿意睡觉,年老的盯着电灯,生怕一觉醒来,电灯就不亮了。”

  既要保护古寨,让原始风貌传承,也要建设新村,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陇戛新村于2003年建设完工,新村40栋新楼从原来的老村顺着山间次第而建,石墙青瓦,房顶翘角,水、电、路、网、讯全通,有公共厕所、公共养牛圈,40户村民搬进新房,喜不自禁。

  游客越来越多,通往高兴村的公路已经满足不了旅游发展的需要,在政府的重视下,2004年高兴村铺了柏油路,进一步奠定了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

  2018年、2019年,随着贵州实施“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村民们再次积极投工投劳,4个村民组都接通了组与组之间的断头路,并进行了路面硬化,同时,户与户之间也硬化了串户路,宽阔的公路像绕着大山腾飞的长龙,驮起村民们的梦想飞翔。解决了村里通电和路的问题,村民们的饮水难问题也提上了日程。2014年至2015年,政府补助陇戛村村民建起了20个示范水窖。其他村的村民看到了水窖的作用,也积极建起了水窖,基本满足了生活用水的需要。2019年,高兴村小坝田水库开始修建。现在每家每户都接通了自来水管,饮水的“双重保障”为村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餐饮、旅馆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村里利用财政扶持资金与当地公司、合作社入股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促进了村民特色种养殖业的壮大。此外,还积极联系沿海城市,组织青壮年外出务工。

  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2004年,高兴村建成了六枝特区梭戛乡高兴村梭戛逸夫小学,学校建起“布客书屋”,驮起了高兴村孩子的梦想。时至今日,全村已有17名学生考上大学本科,其中有些毕业后返回村里小学教书育人,有些走上了其他工作岗位,还有些自主创业。每到正月十五的跳花节,他们都会踊跃参与合唱节目:“感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过去洋芋包谷汤,如今米饭腊肉香;感谢共产党,上学把你想,过去目不识丁受尽穷,如今迈步小康脸荣光……”

 

“全靠共产党把福送来享”

  在高兴村的民族手工艺加工厂,王兴洪指着村民刚送来的一件全刺绣服饰说:“这件服饰刚一挂在网上,就被订购了。”全刺绣服饰,是高兴村村民杨阿秀一针一线精雕细琢完成的,上面不仅绣有飞鸟、鱼、虫,还有长角苗历史的演绎过程。

  据介绍,价值5000元的全刺绣服饰因为包含了长角苗的独特文化内涵,所以做工非常精细,一年才能完成一至两件。“还有些刺绣相对简单的服饰,因为融入了民族文化特色,也很受游客欢迎,一件虽然只卖300至500元,但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王兴洪介绍说。

  高兴村还有一支由30余名村民和学生组成的民族文艺队,每天傍晚,他们都相约在高兴村的小广场排练,旅客会围着他们拍照,甚至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表演,欢快的歌声、快乐的舞姿表达着对党的感激之情,高兴村幸福的歌声将会越传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