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1期 本期2828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10-15

充分发挥政协优势 为建设文化强省献计出力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刘朝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书共19个专题,内容丰富、论述深刻,其中第十一个专题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题,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原创性、民族性的重大理论观点,把我们党对文化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做好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懂弄通,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与实质

  (一)把握文化发展本质规律,明确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围绕文化自信形成了一系列更加成熟、更深思考、更高层次的权威论述,全面深化了我们党对文化的规律性认识,并把文化建设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谋划部署,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三)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树立鲜明文化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和内在逻辑,把文化建设同构建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精神支撑。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文化发展道路。

  (四)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确保文化建设的性质和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阐明了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目的和追求是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方向和立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

 

二、明确方向,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与途径

  (一)要坚定和维护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他强调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要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出要求:一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二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三要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四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四)要持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履职尽责,为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献计出力

  (一)发挥民主团结优势,汇聚文化发展力量。人民政协具有政治上最大限度的包容性和组织上最广泛的代表性,政协委员具有联系面广、影响力大、密切联系群众的特点,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要广交朋友、团结各界,做好党和国家文化政策的宣传工作,争取理解和支持。要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反映各界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期待、新需求,从而凝聚人心、聚集力量,为促进文化发展繁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找准履职着力点,为文化发展建言献策。履职要有成效,关键要准确把握政协履职方向。我们要高度关注和动态跟踪我省文化工作开展的重大问题和最新趋势,我省“十四五”规划中的文化发展战略规划、长征文化国家公园规划建设都是事关我省文化建设大局的重要课题,我们要聚焦这些课题,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及时协商,坚持问题导向,提出更有针对性、前瞻性、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就推进相关工作所面临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进行探索破解,为党委政府推进文化建设提供“突破”良方。

  (三)发挥委员表率作用,创造优秀文艺作品。政协委员要切实做到服务大局,始终与时代同步伐、共律动,为时代、为人民而著、而歌。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的委员以及联系的四个界别的委员,很多都从事文化工作或是与文化工作密切相关,是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的中坚力量,更应把这一专长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将积极组织引导他们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作活动之中,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我省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四)挖掘优势资源,助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协人才和智力密集的优势,立足贵州实际,重视和加强具有贵州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山地文化、阳明文化、“三线”文化、夜郎文物、生态文化等的挖掘、研究和利用,突出特色,形成亮点,打造好贵州文化名片,讲好贵州故事、传播贵州声音、展示贵州形象、提升贵州文化自信、滋养贵州文化生命力、激发文化创造力、铸造文化凝聚力,为推动我省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