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82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9-29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为人民谋幸福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向红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书共19个专题,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一、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可以说,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就彰显出其不折不扣的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让劳动阶级获得自由、发展和解放,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重要体现和核心要义。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及其他政党的最显著标志。

  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代表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再一次充分说明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二、深刻领悟党的领袖崇高的人民情怀

  人民情怀是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都具有厚重的人民情怀,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人民万岁”,无不展现着毛泽东“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人民情怀。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热爱人民,是邓小平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他的一生都在践行“凡是于人民有利的事情,无不尽力提倡与实行”的诺言。他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崇高的人民情怀。他曾深情地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他多次强调,“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2020年伊始,一场波及全球的疫情悄然来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2·23”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指明了制胜之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坚忍不拔、顽强奋战,展现了令人惊叹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有力推动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不断拓展。抗击疫情斗争波澜壮阔的实践,有力诠释了党的领导优势、依靠人民群众的优势等。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全党紧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光辉篇章。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为人民谋幸福

  一是走进群众,在懂民心、知民情上下功夫。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风”问题特别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其实质就是背离了群众路线、放弃了群众立场、脱离了人民群众。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抵制“四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必须经常走进群众、深入基层,特别要多到贫困落后、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多到矛盾多、问题大、群众有意见的地方去,真心实意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做到嘴里说真话、眼里见实情,耳中听心声,走进群众的门槛,更走进群众的心坎,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努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是真抓实干,在顺民意、惠民生上下功夫。幸福不会从天降,需要用汗水来铸就。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协要在社会民生方面,如城乡就业、教育医疗、交通出行、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加大调研视察力度,建言献策促落实,真正让人民群众得益、受惠、满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把人民作为实践主体、认识主体、价值主体、历史主体,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信党的根基和力量在人民,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理念和执政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辉煌成就,向人民交上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

  (作者系省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