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断出现的房地产中介机构违法违规问题,从2019年11月4日起,贵阳市开始对全市房产中介和住房租赁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重拳整治,以严打高压态势确保房产中介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贵阳重拳整治房产中介和住房租赁乱象
□本报记者 曾 丹
典型案例警示乱象
“办个营业执照,就开中介门店揽业务。”
“一个窗帘店都敢从事房产中介业务。”
“恶意设置二手房交易套路,骗取群众高额违约金。”
前不久,贵阳市住建局向社会公布部分房地产中介企业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提醒市民注意辨别侵害群众利益的房产中介乱象——
典型案例:中介公司代理房开售房,违规收服务费。涉嫌违规公司:贵阳科摩多盛通房地产资讯有限公司;涉嫌违规行为:公司未在住建局备案,违规收取佣金以外的费用。经贵阳市住建局查实,该公司在2018年5月开始代理销售某项目,在未与购房人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将购房款中的一部分(约3至4万元不等)作为服务费,并开具盖有贵阳科摩多盛通房地产资讯有限公司印章的收据,未全额计入商品房买卖合同,导致相关投诉不断。
典型案例:中介擅自转委托,违规收取团购费。涉嫌违规公司:贵州伟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涉嫌违规行为:未在住建局备案,违规收取佣金以外的费用。经花溪区住建局查实,该公司未经甲方同意擅自委托第三方进行营销和返租,存在多项违法违规事实,造成 100多名业主多次上访。
典型案例:中介欠调查,卖了带租约的房子。涉嫌违规公司:贵州好房多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涉嫌违规行为:对委托销售房源调查不足,过户后引发纠纷。经贵阳市住建局查实,市民陈女士通过该公司向原房东购买了位于贵阳市经开区大兴星城的一套二手房,在过户完成拿到产权证后,陈女士发现所买房有人居住(居住人与原房董签订了长达十年的租赁合约)且不愿搬离,事件起因为中介卖房过程中存在调查不足行为,导致陈女士在不知情情况下购买了此套有十年租约的房产。
典型案例:恶意设置消费陷阱,中介法人购买自己提供服务的房产。涉嫌违规公司:贵州宝昌华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涉嫌违规行为:公司未按规定备案、中介人员购买自己提供服务的房产。经贵阳市房地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核查,该公司未按规定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存在中介人员购买自己提供服务的房产的违法违规事实。
典型案例:引诱进入房产解押“套路”强行“杀价”。涉嫌违规公司:贵州好房多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涉嫌违规行为:欺诈“高利贷”。贵阳南明区房管部门查实,市民杨先生将名下一套房产于2018年6月初委托该公司小河分公司代售,该公司在完成代售情况下,多套路要求杨先生总房价下降5万元。
重拳出击整治市场
从11月4日开始,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七部门将深入对贵阳市房产中介、住房租赁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排查,全面掌握行业“家底”,对发现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提出限期整改。对限期不整改的,将会给予下达《处罚通知书》、在媒体曝光、列入行业“黑名单”等相应处罚。
“市住建局为快速推进此次专项整治,帮助指导各区(市、县、开发区)开展专项整治,聚焦并切实解决房地产中介和住房租赁中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向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宣战,切实捍卫群众合法权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0月22日,贵阳市成立了10个督导组,对全市六个行政区以及清镇市、高新区、经开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中介市场整治工作进行督导,各督导组由市住建局各处室负责人担任组长。督导组成立后,已两次到各区(市、开发区)开展专项整治督导。
据悉,在此次大排查行动前,贵阳各区(县、市)住建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已经开展了一次拉网式排查,共排查房地产中介、房开企业、物业企业共1848家,房地产中介住房租赁企业913家,房开企业240家、物管企业695家。按照边排查、边查处、边整改的工作要求,截止10月31日,房地产中介、房开企业、物业企业共发现问题274件,排查发现问题143个、收到群众投诉举报131个。其中,房地产中介住房租赁企业排查中发现问题119个,收到群众投诉37个共156个,已办结32个、曝光4个、勒令停业整改3个,约谈2个(其中1个群体投诉涉及群众624户,系代理销售伟庭置业公司收取团购费,已引导走司法途径,现花溪区法院已立案);房开企业排查中发现问题21个件、收到群众投诉92个共113个、已办结85个;投诉物业公司5个,已全部办理。
在排查中,检查人员将根据门店具体情况,张贴“此店已勒令停业整改”、“此店正限期整改”、“此店已通过检查”等3种公示牌的方式让市民一目了然。同时,督导组还将督导各区(市、县、开发区)加大对违法违规的房地产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查处力度,边摸底边查处,边查处边整改,并将不良行为记入信用档案。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列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对严重侵害群众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对涉黑涉恶的机构及从业人员要坚决依法打击。
规范中介任重道远
“仍然有中介被勒令停业整改后无视检查组整改要求,‘顶风作案’继续营业,行为性质恶劣。”近日,贵阳市住建局向媒体通报:11月4日,云岩区在排查行动中,在小十字省府东1街15号发现一家名为“富丰房产”的中介机构,该中介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也没有中介机构备案证及中介机构人员上岗证,检查组工作人员向对方下达停业通知,并对其张贴了“此店已勒令停业整改”的公示牌,1月5日,检查人员再次对该店复查时,发现该店仍在营业,并将“此店已责令停业整改”公示牌扯下清除;11月5日,云岩区排查组在贵乌路桥边发现一家名为“大邦地产”的中介机构门店内营业执照已过期,营业执照的地址与实际经营地址也不符合,就勒令该公司立即停业整改,并在店门醒目处张贴“此店已勒令停业整改”的公示牌,但一小时后,排查组工作人员经过此处时,发现该门店仍在继续营业,并用一张广告遮挡了“此店已勒令停业整改”的公示牌。
“早在2016年,住建部等七部门就明确指出,要不断规范房地产中介市场秩序,保持严查高压态势。”记者从贵阳市住建局了解到,近年来,为建立规范有序的房地产中介市场秩序,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贵阳市住建局组织开展了4次专项整治,侵害群众合法权益问题得到一定遏制,但由于房地产中介行业从业门槛低、人员流动快、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使得行业存在垄断房源、虚假房源、操纵房价、房租,非法侵占或者挪用客户交易资金等问题很多,群众投诉和信访量大幅上升,满意度不高,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还时有发生。
下一步,贵阳市住建局将与各区(市、县)住建部门一道,采取拉网式检查的方式,逐个社区、逐条街道、逐个门店入户检查并登记纳入台帐,以“三清楚二整治一严查”为目标(即:摸清经纪机构及从业人员底数、摸清持证人员底数、摸清经纪机构备案底数;整治中介市场乱象、整治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群租房”问题;严查发布虚假房源、多收费乱收费,克扣租金押金等侵害群众合法权益问题),继续采取现场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约谈、停业整改、勒令停业、媒体曝光、移交处罚等方式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同时,贵阳市住建局将继续编写和完善《二手房交易、住房租赁风险提示100问》,并将已备案的房地产经纪机构、估价机构名单进行公告,提醒市民注意风险防范;编制《贵阳市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标准》(试行)交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引导行业自律;协商公安、网安等部门约谈贝壳、58同城等互联网平台,明确贵阳标准,发出住建声音,杜绝假房源。
“除了违法违规中介,我们还将大力整治‘僵尸’中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1月6日,贵阳市住建局等七部门对贵阳市房产中介、住房租赁企业拉网式排查继续进行。排查中,检查组发现不少早已没有经营,但也没有去市场监管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的房产“僵尸”中介企业上百家。贵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几天排查中,按工商登记的地址找到许多中介公司办公室时,已经人去房空,或者换成了其他公司在这里经营,成为“僵尸”企业。这次排查后,相关部门将统计出具体数目,并会同市场监管部门,按相关法规,对这类企业集中进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