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4期 本期2522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3-20

故乡的石瓢井

□杨通枢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一个依山傍水的侗寨。五十年代我还是少年的时候,那时侗寨的交通很不方便,寨与寨之间人们的来往都靠步行。寨与寨之间的人行通道多半开辟在连接两寨的山谷之间,有的三四十里,有的一二十里,有的八九里不等。由于我省地处亚热带区域,侗寨所处地带又多为海拔较低、依山傍水的地方。这里林木多样,繁茂苍翠;尤其在有小溪小水沟的山谷里,更是郁郁葱葱,充满着勃勃生机。我这里要讲述的事情,就是侗寨之间人们往来的山道上路边设置的石瓢井。

  石瓢井是一副令我难忘,令我眷恋的画。

  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道跟着重山复水,时上时下,时隐时现,时而跌入深谷,时而没入密林,向不尽的山山水水延伸去、延伸去,静悠悠地飘带般沉浮着。半道上一株长得高大秀美、婆娑多姿的树,用它浓密碧翠的叶儿挡着下射的日光,荫着一块小平地,小平地边沿置有木桩凳和石条凳。坐在凳上的人有行路歇脚的,也有在近处田地里劳动疲乏了纳凉喝水的。

  在这棵大树的阴影下,路旁坡边一股清澈洁净的泉流,从岩石缝隙里不声不响地流入一个柄上凿成槽沟的长柄石瓢里,水满石瓢后便溢下圆形的瓢沿,形成一环银白的水帘,帘水落到下面的碎石上,发出细碎柔和的连续不断的喋喋声,跟着就溅起细莹莹的珍珠般的小水珠,而后又汇聚成一股细细的小清流,小清流沿着浅浅的色彩斑斓的沙泥沟往长满绿树、青草、藤蔓的路坎下滑去。

  几个穿着薄薄的洁白便装,映衬着健美肌肤的姑娘,围着圆形石瓢井,挨个轮流喝水;她们不舀不掬,而是把两片细嫩嫣红的小嘴皮,直接贴到水面上叽咕叽咕的喝;她们那被阳光晒得红润鲜嫩的脸盘,这时就像一朵朵粉红色的花瓣飘落在水面上。她们喝够了水,其中一两个美目流盼的姑娘,突然把手掌曲成瓢状,调皮地挖着石瓢里的水,泼向在旁痴目等待喝水的小伙子脸上,弄得小伙子一脸水珠淋滴;这还不算,他们还为自己的捉弄得逞而捧腹大笑,那笑声就像朝阳初露时百鸟的欢歌。

  小伙子自然不甘受辱,一只手掌抹去脸上的水,张开芙蓉出水般的笑脸,另一支手掌不顾姑娘们的阻挡拦截,拼命的挤进石瓢里挖水报复。于是一场嘻嘻哈哈的水仗便打了起来。

  男女双方都在互相推挡,你抢我夺急速地伸出自己的手掌,往石瓢挖水,向对方泼去。嗬,那水花,那水珠就像阵雨般急打覆盖着那块大伙歇息的小平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坐在石条凳、木桩凳上歇脚纳凉的人们,脸上身上也被水花水珠沾得露滚水滴的。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去责怪他们,反而跟着他们一样乐着笑着。

  这种给人以享受,充满着乐趣。用青石制作,瓢柄约两三尺长,柄上凿成槽沟,用有槽沟的石柄插入有泉水的岩隙,把泉水引入石瓢,家乡人把这种在路边设置的方便来往行人喝上几口甘甜泉水的盛水器,称之为石瓢井。家乡每条较长的山道上几乎都有,有的甚至几个。这种并不是公众集资办的,而是那些手头宽裕的人家自个请师傅来制作,抬到人们常来常往,又有清凉泉水的地方安上。然后锄平地面,修理环境,使地方变得宽敞、舒适、干净,再后又在井的周围植上那种长绿又长的高的树,待几年之后,树长成枝繁叶茂时,这个地方就成了人们歇脚、纳凉、喝水的优美去处了。

  小时候常邀同伴到山道上寻觅野果、摘野花,有时我们坐在树荫下石瓢井边的木桩凳或石条凳上,望望葱翠欲滴,翁翁郁郁的树叶,听听四周林中深处清丽婉转的鸟鸣,渴了贴着石瓢喝一口甜甜的清泉水,小小的心灵这时充满着莫名奇妙的总觉得十分美好的东西。

  长大了,见过点外面的世界,走在山道上遇到石瓢井,总是不由自主地距它不远的地方停下脚步来,呆呆的望上一会儿,总是被他那般景致、那副容颜、那种宁静、那样轻轻柔柔的水声所陶醉,总觉得它的美比自己见过的名山胜水不知要超出多少倍。若要我说出理由来,我又没法说清楚。走进石瓢边,俯视脉脉细溪流,清澈洁净的泉水和闻到那时时散发的令人舒爽异常的清新气息;即使不渴的嘴,也被爱美好洁的心灵所驱使,而俯下身去抿上一口,似乎只有这样才愿离开它或者才觉得不辜负它,仿佛它有一种磁石般的吸引力或者什么爱的魔力,这我仍然没法说清楚。

  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我坐在石瓢井边的石条凳上,忽然想起这么一个问题,这些创造优美环境的人,给人以无限乐趣和享受的人,他们既不乞求众人给予什么报酬,也没有在石瓢上刻下自己的名儿,留个美名传世,那他们图的是什么呢?我把这个问题向坐在身边一位老伯提出来。他微笑着,而后慢悠悠地提起烟杆,磕掉烟锅里的灰,对我深情的说:“小弟呀,人活在世间有多久呢?青山是主人是客嘛!会做客的人总要留下点东西做个纪念,不一定要图什么名嘛!”

  老伯这句话自那时起就刻在了我心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越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是呀,人生几何!古有名人把人在世的时光跟天地永久的光阴比起来,如同朝露转瞬即逝。倘若一个人在这短促的生命里,不给后人,不给社会,不给国家留下点值得纪念的东西,那你这一生还有什么意义呢?虽说人中能力本事千差万别,但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高尚情怀,依据你能力本事的大小,力争在世时为国家,为社会,为后人留下一点有益的东西,那才算是不枉度一生了。

  心里有了这么一悟,就觉得这件往事应该记下来。先人们那种默默地为社会做好事而不图什么回报的崇高品德,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弘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