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营经济发展确立新目标
去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13.8%、民营经济占比55%
“让民营企业家倍受尊重,让民营经济倍加壮大!”在日前召开的贵州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今年全省民营经济占比提高到57%左右。
据了解,2018年贵州民营经济占比为55%,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一年来,全省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万企融合”大行动,开通“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引进全国500强企业21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0户,民间投资增长13.8%;“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省直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减少为270项,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办理时限分别缩减为法定时限的30%、15%、15%,取消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160项,为企业降低成本500多亿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体经济面临困难明显增多。”谌贻琴指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开工不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存在,企业负担依然较重;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简政放权还不够到位,政策落实存在“中梗阻”“最后一公里”“一刀切”等问题,企业和群众办事还不够方便,民企发展仍有不少隐形壁垒。
谌贻琴强调,要全面落实“1+6”政策文件,深入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坚决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壁垒,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企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企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开好贵商发展大会,扶持全球贵商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用好投资投诉热线、“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解决好政府部门、国有大企业拖欠民企款项等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
同时,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按照服务和效率高于周边、成本和负担低于周边的目标,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所有涉及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事项按“证照分离”模式进行分类管理,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放宽民间投资准入,规范有序推进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实施1000个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确保完成民间投资6500亿元。
此外,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更明显的降费政策及降成本措施,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及用能、物流成本,确保再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400亿元左右;加强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强化政金企联动,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着力缓解中小微企、民营经济、“三农”等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和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动“万企融合”,带动2000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