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访省政协委员喻理飞
□本报记者 蒋兴华
“森林康养是依托森林景观、森林食品及森林生态文化等优质的森林资源,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有机结合,并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医疗及康体服务设施,在森林中所开展的一系列改善身心健康活动的总称,既是森林旅游的深化,又是以开展保健、养生、养老等改善身心健康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根据我省情况,应加快我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省政协委员喻理飞说。
喻理飞是贵阳市政协副主席、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他介绍,森林康养产业在我国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处在萌芽阶段。2012年,北京率先引入森林康养概念。目前,我国四川、湖南、江西、北京等省、市正在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尤其四川省走在了前列。森林康养产业尽管起步晚,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不久之后,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将会进入快车道,必然迎来一场新的投资热,掀起一次新的产业发展高潮。
谈及我省森林康养资源的特点,喻理飞指出,首先,有丰富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和高价值生态服务功能,贵州属中国南方集体林区,90%以上森林属集体林。其次,由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空气负氧离子丰富。第三,我省有着优越的康养地理条件。除此,还有丰富的康养中药材资源。
目前,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全省已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24个,省级试点基地32个,市、县级试点基地10个,已有贵州省产投集团、贵州省水投集团、贵州红梦民族文化有限公司等60家国企、民企投资森林康养产业。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森林康养”及其产业缺乏深入研究,了解不够、认识不足;二是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缺乏应有的政策支持和协调机制;三是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资金不足;四是缺乏技术规则、目标与方向;五是缺乏森林康养产业人才。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喻理飞提出五点建议:
1、尽快出台《贵州省加快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从规划、土地、金融、产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统筹资金加大对森林康养产业的支持力度,拓宽金融支持渠道,加大社会投资力度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资金投入机制与融资模式。
3、林业部门牵头,发改、医疗、农业、旅游、气象、环保、高校等相关部门参加,成立贵州省森林康养研究院,加快森林康养理论体系、森林康养资源评估体系、产业体系和行业标准体系的研究。
4、加快康养产业人才培养。大力开展高校教育和科研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国家级康养研究基地、全国性康养论坛建设,逐渐打造休闲养生科研教学平台,培养从事森林康养发展的专业人才和从业人员,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加大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