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482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1-08

林光进:“企业家应该有社会责任感”

□本报记者 蒋兴华

  “企业家必须为国家和人民尽一份社会责任,懂得回报社会。一位合格的企业家,没有社会责任感,那就不叫企业家,最多只能称之为老板而已……”林光进说。

  林光进是贵州省灵峰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从福建来到贵州时,开始搞农村沼气,继而开医院等。渐渐地,随着对贵州的全方面了解,林光进发觉贵州独有的由海拔、气候、土质、生态环境等因素,构成了生态茶优越生长条件,就想,如果利用贵州丰富的茶叶资源和茶叶无污染、肉质好等优势,开发红茶、绿茶、乌龙茶、饮料茶、超微茶粉、茶多酚、保健品等多元化茶叶产品,延伸茶叶产业链,既能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同时也能加快老百姓脱贫致富。

  林光进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记者采访得知,2011年10月,都匀市人民政府以招商引资的名义引进林光进的贵州灵峰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在都匀建立产业链平台。林光进根据自身情况,发扬并创新“都匀毛尖”茶的优良品质,依托自有原料加工生产基地,通过现代科技制茶工艺生产的“贵台红”金骏眉等产品,外形紧细卷曲乌润、无夹杂物,尤其香气清幽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金黄透亮、色泽诱人,很快成为了都匀毛尖系列的红茶领导品牌。

  林光进的社会责任感很强,在办公司的过程中,他围绕产业脱贫攻坚战略,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多元参与、分工协作的茶叶产销联盟,形成了产业扶贫共同体。

  扶贫攻坚,如何见成效?

  林光进介绍,他的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以提高贵州夏秋茶下树率和利用率为目标,以茶农茶园为依托,通过“公司+协作加工+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方式,从“三个建立”发力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一是建立脱贫共同体。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形式,以劳务为纽带,对于与企业达成长期契约关系、自有茶园的贫困户,将茶园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鼓励贫困户以产业工人而不是以经营者的身份参与加工,合理确定保底工资和茶青收益,通过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稳定增收脱贫。对于有劳动能力、无茶园的贫困户,安排其进厂就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通过工资性收入稳定脱贫。二是建立订单联结体。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形式,以订单为纽带,企业与初制加工农民合作社签订订单,初制加工农民合作社负责毛茶生产,贫困户向初制加工农民合作社提供茶青,形成递进接力的利益联结关系,推动合作社增收、贫困户稳定脱贫。三是建立协作经营体。采取“龙头企业+协作厂+基地+贫困户”等形式,以分工协作为纽带,实现大规模、大批量、多品类拼配,提高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和协作化水平,实现协同共进。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林光进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带动多个乡镇贫困户就业和增收:一是就业带动。为周边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人年均收入20000元以上;二是对口扶贫带动。对都匀市重点贫困乡镇进行对口帮扶,累计帮扶贫困村3个,贫困户320余人,带动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三是产业扶贫带动。通过龙头引领,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它的公司订单合作社及协作加工企业20家,社会5000人,带动茶农5000户以上,实现户均增收1500元。

  林光进一直有个梦,那就是把贵州茶产业做大做强。

  记者采访得知,目前,林光进因地制宜结合贵州茶资源大省的省情,依托贵州大旅游、大生态开发的最好历史机遇,通过科技创新加产业融合的方式,推出了具有鲜明特色、富含文化底蕴的高品质“贵台红”系列茶食品。结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凭借浸润茶行业多年的经验,他大胆提出: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发挥好特色资源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大力发展贵州得天独厚的茶产业,让茶产业规范规模化建设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精准扶贫脱贫的有力推手,就是推动贵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好的路子。

  作为企业家,林光进思考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发展。他说,“企业家必须为国家和人民尽一份社会责任,懂得回报社会。一位合格的企业家,没有社会责任感,那就不叫企业家,最多只能称之为老板而已。”鉴于他的突出表现,林光进荣获农工党贵州省委“2007至2008年度中国农工民主党贵州省社会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下一步如何继续为贵州的茶产业发力?林光进表示,将以茶产业养生健康保健医疗、养心休闲、布衣茶文化传播,茶产业科学知识普及和鉴赏为鲜明特色,统筹现有“景区、城镇、园区(基地)”等基本要素,重点抓好茶文化、养生、休闲、茶产业、茶旅游三位一体的深度产业融合,将茶产业融入到茶布衣文化健康休闲保健特色旅游业发展中,着力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到2020年,力争为都匀市打造一个4A级茶布衣文化健康休闲保健茶都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