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460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11-27

  当前,国内汽车市场呈现出“微增长”态势,传统汽油车销量增长乏力;但新能源车销量异军突起,成为今年车市的最大亮点。随着政策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成熟、认可度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逐渐攀升,并成为国内车市增长的强劲动力——

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提速

□佘 颖

  “微增长”已成为今年中国车市的标签。在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幅仅为1.5%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成为逆势上涨的细分市场。业内人士预计,新能源汽车今年产销量乐观估计有望突破100万辆。

  挑战与机遇同在。今年的双积分政策实施、合资股比放开信号明确、造车新势力涌动、补贴红利锐减、消费需求变化等新形势,也让中国新能源车市接下来的发展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目标市场国;但在核心专利领域,我国原创专利量相对中国专利公开量占比仍较低。未来,中国企业需尽快加强研发,准备与特斯拉、丰田等巨头竞争。

新能源车抢占市场

  目前,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占比不及乘用车市场的5%。但作为新兴产业,行业的各界参与热情高,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乘用车市场整体,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最近,汽车之家基于大数据、20万潜在购车人群调查,对外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蓝皮书》。蓝皮书显示,对全国20.5万人次新能源车主及潜在购车人群的调查,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地被用户拿来与燃油车比较。蓝皮书认为,这一方面表明用户在考虑购买新能源车的同时会对标燃油车;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品力走强,逐步与燃油车产品抗衡,未来将加速争夺燃油车市场份额。

  蓝皮书预计,到2028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1104万辆,占整个乘用车市场的29%。

  通过不同人群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分析表明,影响用户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因素是充电方式、续航里程。根据调研结果,用户普遍认为当新能源汽车实际续航里程达500公里时是可接受水平,当新能源汽车实际续航里程达600公里时即可替代燃油车。

  电池技术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强项。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国知专利预警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专利分析评议报告》显示,从技术分布上看,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中,电池技术专利申请量占比高达56%,说明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池技术飞跃。

  因此,业内人士预计2024年前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期优势将凸显,电池技术突破有望弥补短板,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继续保持,由此也将迎来自然需求的高速增长。

市场认可产品成熟

  前述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较高,超过7成表示会考虑购买。而且,非限购城市的接受度高于限购城市,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Top10的城市均为非限购城市。例如排名第一的河南濮阳,80.5%的受调查人群表示可接受新能源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10名城市里山东就占了5个,包括东营、淄博、聊城、日照、济宁,另外4个是山西运城、安徽滁州、江苏宿迁和徐州。

  限购城市则基本处于平均水平,北京仅有6成人群表示可接受新能源汽车。业内专家认为,此前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更多源于一线限牌城市带来的示范效应,加之受指标有效期影响,限牌城市的购车行为通常发生在3个月到半年内。从非限牌城市的用户意愿看,倾向于在半年到一年后购买新能源车型,有观望等待产品更成熟的因素。这也意味着,未来三四线市场的增长潜力将被激活,有望继续拉动销量增长。

  据了解,成本高、续航不足、充电难一直是新能源汽车推广面临的3大瓶颈。但随着电池价格不断降低,新能源整车的价格也会逐步降低。从用户角度来说,如果新能源汽车价格与相对应的燃油车价格相当、甚至更便宜,才更容易被接受。

  调查还发现,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预算主要集中在10至30万元区间,与传统燃油车的主销价格区间接近。增换购用户的新能源购车预算相对更高,有着明显的消费升级趋势;尤其是在豪华品牌汽车用户中,有35.9%的用户换车时会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是所有人群中比例最高的。

中外品牌竞争加剧

  “考虑到国际上各大车企纷纷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并且目光重点聚焦中国市场,因而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复杂。”上述调查发现,用户会拿部分中国品牌高端纯电动车与特斯拉等豪华纯电动车相比较,可视为竞争关系,这也是中国品牌进一步发展的体现和契机。

  从市场看,中国品牌与外国品牌的竞争日益加剧,国内企业需尽早准备。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创新主体是以日本企业为主的传统汽车整车、零部件企业,如日本的丰田、松下、日立。截至2017年4月,日本仍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创新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其原创专利量占全球专利总量的49.2%,其次是美国、中国,分别占20%、11%。

  在我国市场上,新能源领域的创新主体也以日本企业为主。在前十位专利申请人中,仅有比亚迪、中国科学院、奇瑞汽车的专利申请量分别排名第四、第五、第十。

  “我国新能源汽车原创专利数量位列全球第三,但已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目标市场国。”北京国知专利预警咨询有限公司专利运营部项目经理任滨表示,目前在中国新能源领域公开专利中,大量来自于外国申请人,国内原创专利量相对中国专利公开量占比仍较低。这说明已有大量外国原创专利涌入中国,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更关键的是,在新能源汽车专利领域处于核心地位的电控技术方面,我国专利仅占30%,落后电池技术26个百分点。电机技术不论在全球专利还是中国专利中表现均不佳,导致技术发展进入瓶颈期。这可能会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短板,需引起车企、科研机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