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453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11-14

领路人·带头人·贴心人

——记黄平县政协委员田园

□吴忠寿 龙润海

  田园,男,黄平县翁板村人,生于1979年6月,黄平县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先后在贵阳、凯里等地打工,2014年与别人合伙成立了福建国佳勘测有限公司凯里开发区分公司,主要从事农村土地勘测及新农村建设规划。

  田园的家乡翁板村与施秉县双井镇黄琴村相连,地处黄平县谷陇镇东南面边界,土地贫瘠,环境脆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民生欠账多,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全村辖9个村民组,有529户256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1 户 956人。

  想到家乡贫穷的面貌,田园下决心回家竞选村干部,与群众一起苦干实干。2017年,在村民委会换届选举中,田园报名参加了竞选,并如愿成功地当选为翁板村委会主任,开始寻找山村农民脱贫致富的出路。

脱贫攻坚的“领路人”

  为了帮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田园经常忘我工作,连自家的猪牛都经常顾不上喂,自家的农活都很少去干。为了家乡的发展,他无怨无悔。

  为实现组组通公路,他连续五个晚上深入到各村民小组召开群众会议,向群众宣传通组路好处,修通产业路的轻松,组织群众测量土地。由于通组公路占地是没有资金补偿,占到土还好说些,但如果是占到了田,这家想往上面走,那家要往下面走,时常遇到群众因修路占地的问题而纠纷。在修建村里的产业路时,要经过一组村民雷奇和田桥海两家的田,雷奇希望路往田桥田下走,少占或不占自己的田土,田桥海则希望路往上面绕过,自己的田不被占去。为两家的纠纷,他三次亲自上门去做两家的思想工作,劝这家让一点,劝那家高风亮节一些,产业路才得以协调解决。

  家里农活帮不了,回家受爱人说的气话,外面处理问题得不到群众理解,那真是人们常说的自讨苦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积极协调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全村已修通了“包八股”至平安村四组、“野干学”到“野解梭”共18公里的通组公路和农业生产便道。现在走路方便多了,干活轻松容易多了,通组公路和机耕道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方便也让群众看得见了,翁板村二组龙光贤说:“选田园当村主任,我觉得当初我们没有选错人。”

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长期以来,山高坡陡路窄,交通不便一直束缚着翁板村的产业发展,畅通全村通组入户的“毛细血管”是村支“两委”一直竭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全村8公里的通组公路、10公里的产业道路如今都进行了硬化,解决了全村3000多亩田土的肥料、产品运输难问题。“硬化好一条公路,就是打通一条致富路,减少了肩挑背驮,村民们愿意主动发展产业。”翁板第一村民组组长龙国玉说。

  村民龙开国成立了翁板村生态养殖合作社,养有32头牛,年收入在8-10万元,龙光贤成立的勇贤养殖生态合作社,如今也养有43头牛,年收入也在10万元以上;村民龙堂发展养猪,从去年出栏20头肥猪到如今的80余头,养猪比去年翻了一番。建档立卡贫困户龙勇华投入资金6万元,修建猪圈250平方米,喂有20多头母猪,年纯收入达4-5万元,如今也算是基本脱贫了。

  没有产业支撑,群众难以实现脱贫致富。2017年,田园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了黄平县源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连接着32户贫困户,实施稻田养鱼100亩,林下养鸡3000只,种植小米120亩,土豆100亩,去年实现销售产值近百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达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田园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坎上。只要群众有需要,他就及时上门搭把手;邻村干部群众有需要,他也及时赶到尽尽力。

  田园帮助村民田景珍申请资金改造了危房。由于田景珍是农村妇女,平时很少出门,不知道镇政府在哪里,也不会打电话联系,自己正在为危房改造资金的申请问题上发愁时,田园主动上门来了,为她提供“一条龙服务”。不久,田景珍家就获得了35000元的危房改造资金。

  他上任前,翁板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什么东西都没有。2016年3月,正值翁板村的民族节日芦笙会,田园无偿向村里捐赠400张小板凳价值4200元;捐赠一套价值12000元的音响设备给村委会方便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今年6月,村民田兴国、国兴富和吴治才种植李子果大获丰收,但由于李子果产量大而一时难以销售,眼看3000公斤丰收的李子果烂在树上,十分着急,田园知道后主动与远在浙江的老乡找到销路,通过村里的淘宝电商为他们销往浙江,挽回经济损失近2万余元。

  在翁板村,只要谈起田园,村民就说他有想法,吃得苦……。这些年,田园与村支“两委”一班人,争资金、跑项目,团结带领群众打通“断头路”,修建产业路、致富路;大力种植小米、发展烤烟、栽培水果……为翁板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铺平了道路。

  田园,一名普通的农村干部,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没有豪言壮语的承诺,却坚守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默默付出,把忠诚写在岗位上、融入进脱贫攻坚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