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4期 本期2432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10-09

创投女生季薇

□赵 娜

  2018年,是华映资本成长的第10个年头。身为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复盘了华映投资生态布局:“我们最好的资产,是每天和这些项目在一起,能够第一时间感知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

  1992年,季薇从上海外贸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保税区从事招商工作。不久,她转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MBA,回国后进入管理咨询行业。

  4年后,一直向往金融的季薇出任新邦资本执行董事,正式转型涉水投资。期间,她还曾创立对冲基金,参与过国内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的私募股权融资、海内外上市。

  2009年,可以说是季薇的风险投资“元年”。原IDG投资总监熊向东邀其加入华映资本,自此开始了她作为华映资本中国区管理合伙人的身份。

  近10年来,季薇带领华映资本专注布局TMT(数字新媒体产业)与文化领域投资,覆盖文化娱乐、消费升级、金融科技、企业服务四大版块,形成闭环式投资布局;管理资产规模超过60亿元,投资企业达150余家,包括微盟、聚橙、开始吧等明星企业……

  拥抱价值的回归

  进入创投机构合伙人视线的商业计划书上,正在出现一个共性变化:创业者们不仅列出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还明确标注预期的盈亏平衡时间点。“这说明大家已经明白,投资人都很关注项目的造血能力。”季薇认为,中国创投行业从2017年开始迎来的是“无风口”型投资机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资本更加青睐长线投资,也真正拥抱价值的回归。

  据了解,华映资本主要关注文化、TMT领域投资,代表案例包括海蝶音乐、51信用卡、时空电动、界面、微盟、深兰科技、开始吧等。截至目前,华映资本的基金管理规模超过60亿元,累计投资150余家企业,在91%的项目中以当轮融资领投机构的身份出现。

  今年7月,华映资本对外宣布:联合湘潭市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发起设立华映湘江文化产业基金(简称“湘江基金”),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以“母基金直投”方式聚焦文化领域的行业投资。

  “做母基金业务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我们在看好的领域进行深入布局,这些细分赛道上有很多既有投资心得、也有行业资源的’尖兵’。”季薇说,“我们想做的,是希望通过构筑行业生态,建立起行业投资的壁垒。”

  华映资本另一位创始管理合伙人熊向东是TMT投资出身,曾投资携程网、如家酒店、易趣网、好耶等项目。考虑到PC互联网的主要流量入口已有大公司存在,他与团队共同将人民币基金的投资方向聚焦在PC互联网平台上承载的内容及服务。

  “投资行业一直在变化,与文化相关的产业也正在经历从发展到兴旺到成熟。如果说有一些东西没变的话,我们整个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没变的。”回顾基金管理团队的投资历程,季薇表示华映资本关注的核心一直是如何抓住人群的流量入口,以及创业团队如何将这些流量进行变现。

  截至去年底,华映资本在文化、TMT领域投资的150多个项目中,有超过三成项目集中在文化娱乐领域,并覆盖了从IP来源到平台渠道、衍生变现的完整产业链。

  践行精细化管理

  华映资本内部有一个被形容为“毛细血管”的数据库,每月更新被投项目的财务数据、运营数据,一方面用于跟进项目发展、及时提供建议,另一方面用于发现行业变化、为新的投资做准备。

  在季薇看来,随着创投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投资人的“精细化管理时代”已来临。“行业投资的门槛越来越高,考验的是投资机构能否有更精细化的管理、更完备的团队分工,以及对行业的敏感度、对数据的追踪利用。”

  除了自建数据系统,提供“产品化、系统化”的投后服务,华映资本内部还有若干的虚拟研究团队,季薇将其称为“先锋小队”,持续对行业进行跟踪、研究。

  从成立之初开始,华映资本便强调“布局型”投资策略,以闭环布局与生态整合的思路,推动被投项目之间互动合作。10年后,这一思路应用在了更为广泛的文化娱乐、消费升级、金融科技、企业服务四大板块的投资。

  此外,华映资本的投资触角已延伸到企业服务领域,为企业提供通用级需求的人力资源、社保、财税等服务,并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出行等细分领域进行积极布局。

  今年上半年,华映资本作为D轮领投方之一,投资了大数据技术服务商天云大数据。天云大数据CEO雷涛说,华映资本团队在沟通中表达出在布局文娱内容时打造科技生态的思路,这是他乐于接受的重要原因。

  投资完成后,天云大数据成为华映资本为被投项目做数据、科技赋能的抓手之一,一方面服务于其它被投项目的业务,另一方面支持自己在新投资上的项目筛选。

  “这种合作过程也帮助天云做了升维。华映投资了很多在应用场景上已经有实际落地的初创企业,帮助我们将客户从过去的大企业拓展到更多行业不同体量的客户。”雷涛说。

  探路全阶段投资

  从2013年开始,国内创投市场上专注文化投资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方面是综合基金纷纷加大在文化消费领域的投资比例,另一方面是文化方面的专业型基金迅速涌现。

  当时的市场背景,是中国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很快将出现国民在体育、娱乐等文化消费的迅速增长。

  此时,华映资本已在影视、音乐、游戏、演艺等文化产业细分领域广有布局,在占领各细分领域流量入口后开始积极推动商业变现。除了支持被投项目进行扩张,还将投资阶段向前延伸到创业孵化、向后拓展到控股并购。

  在没找到理想标的的细分领域,华映资本选择用孵化的方式创办企业。2016年,联合上海报业集团、人民网共同孵化了面向“90后”用户的个性化推荐移动资讯阅读客户端“唔哩”。两年后,“唔哩”不仅成为“90后”用户喜欢的生活服务类资讯阅读客户端,还基于其内容算法平台为100多家客户提供集中式内容分发。控股并购方面,华映资本早于2014年就阶段性控股过一家数字阅读企业,在帮助整合后将控股权交给创业公司管理团队,继续作为第一大机构股东支持公司发展。

  “我们希望,在投资团队看好并且有能力自建管理团队的情况下,通过控股的公司去整合一些项目,作为核心企业进行独立的资本运作。”谈及未来在控股投资方面的计划,季薇如是说。

  投后服务方面,华映资本注重资源整合,一方面推动被投项目之间通过合作方式进行更高效的变现,另一方面帮助创业公司寻找合适的并购标的进行业务补充。

  无论是孵化、整合、并购,还是资源的合纵连横,季薇认为全阶段投资的意义在于打造生态体系。“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以布局为抓手,在行业里深耕。”

  过去几个月,创投圈的热点是行业低谷、募资难、现金流紧张、团队跑路。相较于这些,季薇说她更关注的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哪里,以及下一步要把资金配置到哪些赛道。

  “前一轮的流动性过剩推高了项目的估值,以至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一些公司选择流血上市。如今的低谷让大家开始反思,到底什么是真正有商业价值的。”对华映资本在过去10年的文化投资路复盘后,季薇说,团队接下来的要务是在低GDP增速中寻找高成长的机会。

  十一问季薇

  1.你的女性榜样是谁?

  答:我没有把谁作为榜样。很多人都很出色,我之前也推荐过雪莉·桑德伯格,但我不是非得有一个榜样的那种人。

  2.你会对年轻人感到惧怕吗?

  答:我会对衰老感到惧怕,怕自己的学习能力跟不上,不能理解年轻人的想法。对年轻人,我是敞开心胸在欢迎他们。

  3.你用什么方式给自己充电?

  答:最主要的是跟市场上不同的项目交流,包括自己的投资经理。一个项目不管投不投,总是有些信息对我们来说是值得了解的。我不太需要通过书本的方式给自己充电,读书未必能学以致用,更多是要在实践中体会。

  4.目前的工作是你最理想的职业吗?

  答:是的。大学毕业后我做了很多工作,在自贸区做过招商、咨询,也做过对冲基金,但创投是我最喜欢的。这份工作需要从浅入深、持续专注,需要频繁与人交流、对市场变化敏感,都是我所喜欢的。

  5.如果没做VC,你梦想的其它职业是什么?

  答:我觉得自己可能比较适合做侦探、考古之类的,因为我喜欢研究和用逻辑推理一件事情。

  6.你最幸福的时刻是?

  答:我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工作,还有孩子。小朋友慢慢长大、懂事,和她交流会给你越来越成熟的回答……她已经可以用成熟、包容的心态来看这个世界了。

  7.你怎样疏导和释放情绪?

  答:身为管理者,抗压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你应该有能力去舒缓别人的情绪。我自我减压的方式,可能是听听音乐或者独自待一会儿、散散步,看看树叶黄了、落了。从一个具体的压力里抽身出来,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8.你人生中迈出的最大胆一步是?

  答:是安于家庭生活,还是追求事业?当机会来的时候,你怎么选择?可能很多女性都会纠结。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勇敢做出了选择。

  9.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你的方式是什么?

  答:创投行业要为股东赚钱,但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我们至今没在现金贷方面投资过,学生分期消费也是不应该鼓励的。从更高层面看,创投帮助创业者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促进社会进步。我个人考虑过,退休之后会帮助一些落后地区的女性获得自信,走出不同的人生。

  10.今年你想取得突破或实现的事是什么?

  答:首先,我想证明我们的视觉是正确的;其次,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在华映这个平台上获得人生最大的成就感。就个人而言,我的投资风格长久以来偏理性、严谨,如果项目需要,我愿意去尝试一些感性的做事方式。

  11.你经历过最大的坑是什么?

  答:身为投资人,我们最担心的是被投企业的创始人,在个人心胸、能力上不能与企业相匹配。这是一个可以决定(企业)生死的问题。除了行业、模式,人是最大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