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其实是一个只有一幅画的展览,但又不是一幅画的展览,而是见证了一个时代。 40余年后,当一切都成为历史,回望特殊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其中既有难以抹去的时代烙印,却又与同时代的许多作品有所区隔,在它连接的“知青美术”“组织创作”“展览策划”“集体改画”等复杂的美术创作机制下,沈嘉蔚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经历?9月26日,沈嘉蔚个展“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览通过沈嘉蔚创作于1968年至1976年间的手稿、速写、素描、油画作品等90余件以掀开与作品相关的尘封历史,这也是沈嘉蔚20世纪70年代作品在国内的首次大规模展示。
1970年6月,时年22岁的沈嘉蔚自愿支边黑龙江,参与开发建设北大荒,次年任宣传组美术员。1971年至1976年,沈嘉蔚每年均有数月借调至黑龙江密山与佳木斯从事美术创作。这期间,艺术家创作出反映中苏关系的油画作品《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成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标志性美术作品之一。这件作品曾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2年作品回归艺术家本人,随后被束之床底十五载,1997年经艺术家修复,其后,该画几经辗转,2009年被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关注并为之感动,成为龙美术馆的收藏,2016年与之相关创作素材被龙美术馆整体收藏。此次展览便是基于一张画以及与之相关的作品构成。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在1974年
□陈履生
出现在1974年全国美展上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着难以抹去的与其出身相连的时代烙印,但与同时代的许多作品相比较,它的时代烙印并不明显,这或许正是该画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之所在。在过去了40余年之后,尤其是那个时代逐渐离我们远去,当一切都成为历史而又成为历史问题,当历史成为禁忌却又平添许多历史迷雾的今天,它所连接的“知青美术”“组织创作”“展览策划”“集体改画”等等,都已经不是一般所论的主题创作的问题,而有着与之相关的更为复杂的美术创作机制,却又与那个时代的政治、社会诸多问题难以剥离。所以,沈嘉蔚与《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这一个案,就表现出了特别的意义。
历史有很多相像之处,早在明代初年,中国的版图上因为“南倭北虏”使当朝面临着空前的边疆危机。400多年后,先是有北方始于1969年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有1974年1月的南方有了西沙群岛保卫战,依然是边患,但在新中国却激发起了举国上下的同仇敌忾。所不同的是,全民皆兵,保家卫国,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所表现出的对于边疆安全的共识,反映到那个时期的各个方面。其中有一首响彻千家万户的歌曲《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创作于1970年前后,由魏宝贵作词,钊邦、铁源作曲:
手握一杆钢枪,
身披万道霞光
我守卫在边防线上,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一颗红心,时时刻刻向着北京
站在边防线,如同站在天安门广场
光辉的太阳照边疆,
毛主席就在我身旁
啊做一个毛主席的边防战士
无限幸福无尚荣光 无尚荣光
手握一杆钢枪,
身披万道霞光
我守卫在边防线上,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油画《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与当时流行的这首歌有着特殊的关联。沈嘉蔚在经历了“构思焦虑症”和“草图观摩会”之后,最终确定了《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的构思立意。此后几经反复,最后的成功则是始料未及。当这一作品出现在全国美展之上,兵团美术创作的实力进一步得到了展现和肯定。可是,沈嘉蔚却在展厅中看到了画面中主体人物形象被人动过手脚,虽然不理解,也只能是接受。因为那个时代中全国美展的“改画”是将每一位画家的个性汇拢到时代认同的标准化之内,而“改画”以及“改画组”也就成了今天研究这一时代美术史中的一个特别的问题。其后,该画几经辗转,最终成为王薇的收藏。今天,当它成为龙美术馆藏品中的一件重要的作品,公众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个时代,以及一个时代中的画家的智慧和辛劳。非常幸运的是,与该画相关的一批草图、速写等等,在流入市场的多年分离之后又成为龙美术馆的收藏,这有点类似于古代“合璧”的故事。这一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反映美术创作全过程的资料整体保存在龙美术馆之中,从而有益于后人对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的研究。
当《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在1974年问世之后,另一幅版画《保卫西沙 建设西沙》(谢耀庭、曾照欣、彭强华、招炽挺作)则是与其相呼应的另一“保家卫国”题材的重要作品,同时期还有一批这类题材的作品,表现了新中国美术创作的时代特色。从艺术上看,《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的凝重、厚实,表现出了北地寒冷自然中的人的精神与责任,它出淤泥而不染,并没有那个时代红光亮,所以,它的成功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即时代中的暗流涌动正以涓涓细流走向艺术的本体。同样能够说明问题的是,1978年全国美术展上出现的吴冠中的《红莲》,正是作于1974年。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自1974年之后参加过很多次展览,包括在国外的展览,表现出了它在其所处时代中的代表性。可是,本次用一张画及其周边的诸多材料来构成一个展览,并呈现一个时代,却是第一次。从展览策划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由此来看,美术馆的收藏很重要。如果美术馆没有系统的收藏,就很难策划出具有深厚学术内涵的展览,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美术馆中许多作品的收藏在过去和当下,都有可能构成一段特殊的历史,都有它们自己的故事以及前世今生。自《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当年从中国美术馆的流出,到后来的辗转,又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历史问题。而所有的这些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这件作品,增加了除画的本体之外的其它多样的问题,或许,这正是这个不同于一般的展览的不同的地方。